讀者葉先生告訴我一條有趣的「跨欄定律」。
當人體重要器官患病之後,為了抵禦病變,它們會「代償性」地發揮更強機能。若兩個相同器官中的其中一個死亡,或者摘除,則另一個會更努力地承擔生命責任,變得比過去更強壯。這是美國一位外科醫生在解剖病人屍體時發現的,這一現象被稱為「跨欄定律」,意即發揮人體極能,跨越生命障礙的定律。
跨欄定律在盲人身上的體現是,當一個人的視覺器官發生病變,聽覺、嗅覺等其他感覺器官會變得異乎尋常地敏銳。
跨欄定律在聾啞人身上的體現是,當聽覺變弱,則觸覺等其他器官會「代償性」變強。眾所周知,貝多芬二十八歲失去聽力,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這肯定是絕望的深淵,事實上他絕大多數重要作品卻都是在二十八歲之後誕生的。中國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則在雙目失明後創作了著名的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失聰的貝多芬對音樂有了更強的領悟力,失明的阿炳對音樂的感受力變得更敏銳。一些美術學院的學生甚至是天生色盲,先天的缺陷沒有成為障礙,相反,激發出他們潛藏的能力,以持久的耐力跨越生命之欄。
還是那句老話,「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往往會開啓一扇窗」,沒有天生的弱者,只有被標籤的弱者。弱能的阿甘不易受外界干擾,讓他心無旁騖,有更堅強的耐力跑生命的長途。人類,其實比我們自己所知的更強一些,更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