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生植物」 - 李碧華

「腐生植物」 - 李碧華

同人一樣,植物有獨立生長自強壯大,也有「共生」和「寄生」。
共生還好一些。不同品種的植物共營彼此互得利益之生活環境,但又和洽相處,不覺誰佔了誰的便宜,或哪方付出比較多,哪方大食懶起身晏。你並非更高大,我也不委頓委屈。共生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互補長短。
寄生則分了莊閒。甲之全部或部份,生活在寄主乙之體內或體外,以其根狀吸器穿入吸取營養水份,輒使寄主受到損害。「半寄生」自身還可製造一點養料,「全寄生」徹底依賴對方維生。
做人做到全寄生,已招來瞧不起。不過一山還有一山低,有一類,大家不會投以白眼──因為根本不屑,此乃「腐生」。不止淪為依賴之廢物,還鍥而不捨頑強吸附,直至寄主枯萎凋零。死去的細胞內雖無葉綠素,但遺留腐壞物中含有機質,仍具營養價值,故「抵死纏綿」。
俗謂「蛀米大蟲」,諷刺游手好閒不事生產無恥之最,詞典的「腐生植物」,連作註釋的人,也像在冷笑。
社會中,出色的和有出息者,他們留下有形或無形的遺產;反之,爭奪寄主明言不予的遺產,竟視作終身事業唯一生存目的,姿態難看。
有還債者,無奈也有厚顏討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