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迷笛與法國五月 - 塵翎

北京迷笛與法國五月 - 塵翎

請假去北京幾天,一心想要感受有中國胡士托之稱的北京迷笛音樂節。臨行前卻接到消息說,迷笛取消了。北京奧運爭議鬧大了,怕大型集會出亂子不好處理,寧願犧牲平民百姓聽音樂會的自由。我的失望可想而知,美國胡士托余生也晚沒能趕上,中國胡士托的風采聽北京達人廖偉棠與李照興說好久了,幾度錯失沒想到還是會繼續錯失。
這就是文化差異。換着巴黎,或者紐約,民間享樂才不會向官威低頭或讓路。假若北京當權者自信足夠,就該讓音樂會如常進行(頂多多派一些耳目監視秩序就是),體驗愛與和平的精神,切實在中國土地扎根。
甚麼百年難得一遇奧運機緣不過是藉口,真正的進步改革才不受「百年機遇」牽引,辦好一場奧運有多難,傾全國人力物力專注做好一件事,力谷百年奇景,成功率都在預算之內,最後只看天意。在平常作息裏實踐開明,平常心應對危機,更難得更必須。
如此,人民自由發展與表達的空間,才可日常化正常化。不然,一天到晚辦奧運辦世博搞這樣建那樣,甚麼都不容有失,甚麼都千載難逢,到最後,除了奧運和世博以外,我們還有甚麼文化遺產?我說的還不是大遺產,而僅是日常的生活趣味,而已。
這時候,外國月亮特別圓。「法國五月」開鑼,正值1968五月風暴四十周年,電影環節選映多部相關影片,重看當年巴黎街頭豪情,趁墟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