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奧火炬今日開始在中國境內115個城市的傳遞,奧運熱潮開始在中國漫溢,官方的神經則越繃越緊。在維護奧運安全的名義下,香港和內地的出入境限制越收越緊,網民言論空間越收越窄。今年1月出任中央京奧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將為自己塑造甚麼形象呢?
在經歷鎮壓藏民騷亂及火炬海外傳遞屢屢受阻之後,北京最忌諱外界將京奧與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及1988年漢城奧運相提並論。且不說,當年的柏林奧運成為獨裁政權用以粉飾宣傳的工具,單是與漢城奧運在推動民主、人權方面的成效相比,京奧已遠為遜色。
難媲美漢城奧運推動人權
北京一直以反對奧運政治化作為回應國際輿論批評中國人權的擋箭牌,無視奧運憲章中反對任何種族、宗教、政治等歧視的宗旨,其實正坐失以奧運作為建設和諧社會推動力的機會。習近平在3月已出任國家副主席,進一步確立他作為中共第五代領導核心的地位,但他似乎無意,或者未有實力、能力,好像南韓那樣藉奧運熱潮營造改善人權的氣氛。
漢城奧運組委會委員長朴世直在回憶錄《我策劃了漢城奧運會》中指出:「要辦好奧運這樣的大型活動,一是需要國民的同心協力的參與,二是需要能強有力地引導他們的英明領導。」他認為,「要想人們同心協力地服從英明領導,首要前提是發揚民主」,而且,「要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韓國社會也應實現民主化」。
漢城奧運從申辦到舉辦,民間一直有強大的反對聲音,甚至於接載參賽運動員的車輛還曾受到示威者攔截,但這無損漢城奧運成為最廣受讚譽的奧運會之一。南韓開發研究院發表的報告《漢城奧運會的意義和成果》披露,受訪者有56%認為「漢城奧運會促進了韓國的民主化」,認為奧運會後「國民的人權更有了保障」、「提高了言論的自由和公開性」的均逾五成。
身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的習近平,應該好好讀一讀朴世直的回憶錄,學一學如何在保障奧運安全與保障人權之間取得平衡。如果繼續肆意限制高志活等藝術家入境、肆意封殺網民言論,這樣的暴君形象勢必成為他將來走向國際社會的障礙。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