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打五天 高球迷生骨刺<br>醫生:用力不當會致高低膊

每周打五天 高球迷生骨刺
醫生:用力不當會致高低膊

【本報訊】打高爾夫球似是輕鬆寫意的運動,但姿勢不當或練球過度可致身體多處扭傷,甚至生骨刺。有脊醫表示,近年打高球受傷的求診數字急升兩成,傷者包括初學者及發燒友。有人每周狂打五天而患上「高爾夫球肘」,惡化至生骨刺。 記者:白琳

脊骨神經科醫生汪家智表示,現時每個月平均接獲15宗打高球受傷個案,比去年升兩成,與高爾夫球日漸普遍有關。八成半病人屬高球愛好者,一成半屬初學者。他又引述美國研究指,業餘人士打高球最常受傷部位為手肘,佔36%,其次為下背及肩膊,佔27%及16%;職業高球手則以手腕勞損為主。

打球時痛楚應即求醫

汪家智指出,受傷的初學者多數是跟朋友「玩玩吓」,沒有獲合資格教練指導,因姿勢錯誤而受傷。他舉例稱,準備擊球時應腰背挺直,雙腳蹲下去調校高度,切忌寒背,長期過度屈曲背部容易導致腰骨痛。
打高球受傷並不限於初學者,業餘愛好者就算姿勢正確,練習次數太頻密也會造成勞損。曾有一名55歲男病人是高爾夫球發燒友,球齡達10年,每周打球四至五次,手肘肌腱勞損導致高爾夫球肘,求診時已惡化至生骨刺。汪家智警告,導致高爾夫球肘與網球肘的原因相似,均是手肘勞損至筋膜發炎,前者的發病位置為手肘內側,後者在外側。病徵是患處紅腫、疼痛、麻痹及無力,患者必須接受物理治療。
除了高爾夫球肘外,打球時過度使用肌肉可致身體多處受傷。汪家智解釋,長期重複揮桿,會過度使用半邊身肌肉,導致左右背肌不平衡,「背脊肌肉一邊厚一邊薄,就會高低膊,瞓覺會背脊痛。」嚴重會令脊骨神經線受壓,誘發坐骨神經痛。
汪家智提醒高球愛好者,若打球時痛楚,擊球距離比以往遜色,或較以前容易疲累,可能屬勞損迹象,應求醫查找原因。

暖身運動減受傷風險

要避免打球時受傷,初學者每周練球不宜多於兩次,每次不多於一小時;進階者每周也不應練球多於三次。市民應多做其他運動強化背肌及手臂,包括啞鈴及游水,減低打高球的勞損風險。外國研究發現,打高球前進行10分鐘暖身運動也可減輕受傷風險。

打高爾夫球易受傷部位

1.手肘:
肌腱勞損發炎,導致高爾夫球肘,嚴重會生骨刺

2.背肌:
右背肌肉過度伸展,導致高低膊,甚至坐骨神經痛

3.腰椎骨:
急速旋轉導致扭傷

打高爾夫球注意事項

‧初學者每周練球兩次或以下;進階者每周三次或以下
‧若有腰骨痛等毛病或傷患,應預先知會教練
‧打球前做10分鐘暖身運動
‧曾受傷者練習時應戴護踭
‧多做啞鈴及游水等運動強化手臂及背肌

資料來源:脊骨神經科醫生汪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