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齡vs生理年齡 - 塵翎

心理年齡vs生理年齡 - 塵翎

女子問,穿衣服打扮,依心理年齡還是生理年齡好?我明白她的意思,很多人是內心比真實年齡年輕的。倒不如問,依心理年齡還是生理年齡做人好?
現在流行奧運,梁文道有次說,為電視台準備一輯奧運節目時,內地年輕同事馬上知道要介紹已故德國女導演蘭妮替納粹拍的奧運紀錄片,但不少香港青年就不知道她是誰。
這個名叫蘭妮(LeniRiefenstahl)的德國傳奇女子,不可不知。她為希特拉拍宣傳片臭名遠播還不是最厲害的,最教我詫異的其實是她驚人的生命力。抵擋得住世人的唾罵與良心的譴責不特止,為捍衞自己的美學堅持長期大言不慚,還照樣我行我素,無視歲月規範與世人目光,老來學潛水,到非洲拍照,活到一百零一歲,完全不知「界限」為何物。
這個不容易。雖說她常狡辯自己當年替納粹工作全是身不由己,一副無知少女的清白相,但我說她活得真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我慢慢才懂得,卻是要對自己夠寬容。容許自己犯錯,容許自己與世情格格不入,為自己找藉口找下台階,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總會有很多其實無關重要的旁人指手劃腳,說你這樣不好那樣不妥,想要把你修正為可鋪砌在地上完整圖案的階磚,美其名和諧。
我不喜歡蘭妮,附和美國評論家桑塔格的立場,對她的大言不慚極反感,可是看她的一生果真實踐了「意志的勝利」,卻不能不佩服,少一點自由意志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