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女與港燦 - 塵翎

大陸女與港燦 - 塵翎

北京大學畢業的一位朋友,婚後遷來香港,在這裏生活,才體察到細眉細眼的歧視問題。她學識好,有一支健筆,把遭遇寫出來,無形中代替那些更沉默的南來同胞發聲了。
這些問題不是不知道,久不久也會有社會服務團體組織「人辦」示眾,像機器一樣廣播個案。傳媒盡責地報道了,讀者熱心地關注了,事情也就暫按下不表。約定俗成的印象,總以為那僅限於低下階層、婦女、無識者。
大陸高級知識分子遇到對人不對事的歧視,第一時間就拿學識見識出來反撲,人們才知道問題的常態與嚴重性。人有多樣,在香港定居的大陸女子也有好多種,正如「港女」也不只有一款組合。我常感到,歧視不是生於自大,乃是自卑。好多對別人的小奸小惡行為,不外是自我防衞機制,害怕人家把自己的好處搶走。打壓別人欺凌外來者,是為了壯大自己。稍有自知之明的香港人,讀這位北方女子的文章,應該會心虛。
記得「港燦」這名詞最早出現於九十年代,還帶有一種懺悔色彩,承認自己的無知與視野狹隘──外面風光無限好,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可是最近發現,「港燦」已不知不覺又進化成另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心自大主義。有些人沾沾自喜於「港燦」的身份,甚至流露出若干優越感,明退暗進:「唔好意思,我係港燦呀。」這聽來就像「唔好意思,我住山頂不知米貴」那般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