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元朗十八鄉路分隔民居與公路的隔音屏障成為雀鳥殺手,在過去一年半,至少有25頭雀鳥撞死在透明玻璃屏障下。路政署已在屏障貼上飛鷹圖案「嚇走」雀鳥,但保育人士則對當局使用「靠嚇招」有所保留,希望日後興建隔音屏障時顧及生態平衡,免再生靈塗炭。 記者:關英傑
成為殺雀兇器的隔音屏障座落於元朗十八鄉路與體育路交界,共分兩組,呈L形,全長300米,每列隔音屏障由多個兩米半高、兩米闊大型透明玻璃組成。
愛鳥人士製死雀檔案
揭發事件的香港觀鳥會成員林先生憶述「前年11月首次發現死雀,之後每隔幾日都搵到雀屍,數量越來越多,事態嚴重!」他於是逐一記下發現雀屍日期、雀鳥種類,並替屍體拍照存檔,製成「死雀檔案」。
香港觀鳥會主席張浩輝關注事件,並質疑路政署在屏障貼上飛鷹圖案的成效,他指新界近年急速都市化,人類世界種種設施與大自然構成激烈競爭,希望當局日後進行建設時降低對生態的影響,避免再釀同類事故。
質疑隔音屏障設計差
為雀鳥請命的林先生家住元朗,他表示是偶然揭發事件,「整段十八鄉路貫穿唔少鄉郊地方,屏障兩邊都係空曠鄉村,我途經嘅只係一小段,每日仲有幾多雀鳥遇害呢?」他質疑隔音屏障設計欠佳,去信路政署投訴,署方覆稱會在屏障加貼飛鷹圖案阻嚇。
現場所見,隔音屏障建於民居旁,兩者相距約兩至三米,屋旁及屏障後植有樹木,吸引不少雀鳥啄食昆蟲。林先生續稱,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一度未再發現死雀,他以為附近地盤噪音嚇走雀鳥,加上踏入初春過了候鳥遷徙季節,可是踏入3月初,他發現又有一頭雀鳥命喪隔音屏下。
他說,枉死的25頭雀鳥包括11種類、當中以遷徙鳥藍歌鴝及黃眉柳鶯較珍貴。據他拍攝的死雀照片,遇害雀鳥無表面傷痕,估計是高速撞向屏障重傷死亡。他指設隔音屏障阻隔噪音,減低影響民居無可厚非,但如何在降低噪音及保護自然生態之間作平衡十分重要。
錦田繞道曾有同類事
其實同類撞死雀事件前年亦曾在元朗錦田繞道一帶發生,共有20隻雀鳥遇害,包括藍歌鴝及紅尾歌鴝。事件驚動漁護署及路政署,最後決定在隔音屏障加貼飛鷹圖案貼紙示警,漁護署事後聲稱新措施奏效,實施後僅再有一頭雀鳥撞死。
路政署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稱會跟進事件,署方稱現時已在元朗錦田繞道部份隔音屏障路段貼上飛鷹圖案,藉以驅嚇雀鳥飛近。
遇害珍貴雀鳥小檔案
黃眉柳鶯(Yellow-browedWarbler)
分佈:亞洲北部及中國東北;冬季南遷至印度及東南亞。性活潑,列入國家林業局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上野生動物
藍歌鴝(SiberianBlueRobin)
分佈:東北亞,冬季會遷至印度、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列入國家林業局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陸上野生動物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及《蘋果》資料室
圖片由黃理沛、江敏兒提供
特稿
貼飛鷹圖趕雀成效受質疑
「當局有做嘢總好過冇,但效果如何就要拭目以待!」揭發隔音屏障成為雀鳥死亡陷阱的林先生,質疑靠嚇招成效;香港觀鳥會主席張浩輝亦有保留,「貼飛鷹圖案係外國針對長程飛行雀鳥的措施,元朗十八鄉路的隔音屏障附近有樹木、民居,吸引雀鳥聚集覓食,但雀鳥膽小易遭人車聲浪驚嚇,結果拍翼起飛逃生時不留神,撞上透明玻璃隔音屏障,一命嗚呼。」
張浩輝表示,當局宣稱貼飛鷹圖案會有九成功效阻止再發生撞死雀事件,他質疑理據何在。他續稱,十八鄉路的屏障旁有樹木、草叢及民居,其中枉死的藍歌鴝及黃眉柳鶯,分別是喜歡在地面覓食及棲息樹上的珍貴雀鳥。
他建議,有關部門找出隔音屏障殺雀的原因作出改善,例如規劃屏障需要與樹木保持一定距離等,避免重演事故。
張浩輝又指,撞死雀事件應不會改變雀鳥南遷避寒及途經香港的習性,但藍歌鴝本港較少見,每年9月南下過冬時會在本港短暫逗留,如今找到屍體,十分可惜。
本報記者
你的意見?
●你有甚麼建議,令隔音屏障既可隔噪音又可避免雀鳥撞上?
●你的家居附近,有沒有發現隔音屏障令雀鳥撞死的例子?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237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