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使用飲水機要小心,一項調查發現康文署轄下36個公園及體育場地的飲水機全部被驗出含菌,約半數更含疑來自人類或動物糞便的大腸桿菌。
公開大學環境學系去年初,抽取36個公園及體育場館內的多部飲水機水辦化驗,結果發現107個水辦中,來自全部地點飲水機的85個水辦均含菌,最嚴重是葵涌運動場,每100毫升有2,696個菌落,超逾世界衞生組織標準4.4倍。其餘較嚴重依次為荃灣海濱公園、荔景體育館、界限街1號體育館及香港公園室內運動場。
世衞認為所有食水不應含大腸桿菌,但是次調查卻發現有42個水辦含大腸桿菌,其中荔枝角公園每100毫升水含1,260個菌落,其他包括官涌體育館、葵涌運動場、九龍公園運動場及花園街體育館等。研究也發現,室外飲水機受污染較室內風險高50%,高使用量較低使用量的風險多32%,毗連廁所的較遠離廁所的風險高28%。
安排全面消毒
家庭醫生關嘉美稱,食水含大腸桿菌會令人腹瀉,嚴重更會屙血、腎衰竭,估計病菌來自公園鳥類,或有人如廁後沒洗手便用飲水機等。她批評飲水機向上的噴水式設計,污穢物易掉落出水位,故應改為如水龍頭般由上而下的設計。康文署發言人稱已安排為場地所有飲水機全面消毒,料今日全部完成,並已貼上提醒市民保持飲水機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