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流感肆虐,不少父母擔心年幼子女高燒不退,要求醫生處方特效退燒藥,但現時私家醫生普遍使用可於半小時極速退燒的兩款消炎止痛藥成份甲芬那酸(Mefenamicacid),以及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sodium),或會增加兒童患上急性壞死性腦病(AcuteNecrotizingEncephalopathy)的風險。藥劑師團體警告單是日本每年便有逾百宗病例,提醒醫生及家長避免使用該兩種藥物退燒。記者:鍾麗霞、白琳
本港過去兩個月最少有兩宗兒童因流感併發急性腦炎死亡,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指,由於沒有該兩名死者的詳細用藥資料,故難以評估腦部疾病是否與不當用藥有關,但去年《香港兒科醫學雜誌》曾刊登本港首宗兒童患上流感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病的個案,一名五歲男童入院後迅速死亡,但報告沒有交代患者服藥情況,故未能確定是否由上述兩種消炎止痛藥引起。
有口服、塞肛與針劑
崔俊明指出,不少私家醫生會在家長壓力下,處方該兩款包括口服、塞肛或針劑型的消炎止痛藥予幼兒退燒,他解釋使用傳統較安全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退燒,一般需要兩小時,但該兩款消炎止痛藥只需半小時,令不少家長誤以為是特效退燒藥;不過公立醫院不會使用該兩款藥退燒,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也未認可作為退燒之用。
患上急性壞死性腦病的幼兒,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後兩至四日,可迅速惡化至腦幹及小腦受損,死亡率高達三成,此病暫時成因不明,但估計兒童染上流感後,身體會產生大量細胞激素,影響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若服食了上述兩款消炎止痛藥,會藥物上腦,加速破壞腦部。
有公立醫院醫生透露,私家醫生處方上述消炎止痛藥相當普遍,「當家長對住私家醫生呱呱叫,點都要開啲嘢𠱁住啲家長,每日都唔知有幾多人(私家醫生)開緊。」他又指,若撲熱息痛也不能退燒,醫生應考慮處方美國FDA容許用在兒童的消炎退燒藥布洛芬(Ibuprofen)。
孕婦服後會影響胎兒
不過,家庭醫生關嘉美指,私家醫生甚少處方上述藥物給兒童,也甚少處方予成人,因有關藥物相當「傷胃」,孕婦服後更可能影響胎兒。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則指出,只會在幼兒高燒至華氏104至105度時,才考慮處方該兩款消炎止痛藥退燒。
醫生教幼兒退熱法:溫水浸浴數次多飲水少穿衣
【本報訊】當子女發燒時,除餵服退燒藥,部份家長會為子女貼退熱貼、敷毛巾,甚至「焗汗」,但兒科專科醫生指出,這些方法的退熱效果有限,並不建議採用;最有效的退燒方法是「冲凉」,每天以溫水為病童洗澡數次,同時多飲水,便可有效退燒,以毛巾抹身、減少衣服數量及開啓風扇也可達退燒之效。
「焗汗」只會適得其反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解釋,以溫水替發燒兒童洗澡5至10分鐘,病童部份體溫便會散失在水中,每日最多可重複10次,同時增加飲水量,便可達退燒之效。
他指,以濕毛巾替病童抹身,也可透過水份蒸發而帶走病童多餘的體溫。
馮宜亮指,由於退熱貼及敷毛巾只能作局部退熱,故不建議採用,而多穿衣服「焗一身汗」更是謬誤,反而會阻礙身體散熱,「出汗會失去更多水,會更高燒,應該着少啲衫,可以開風扇或者冷氣。」
他強調,以上均是退燒的輔助方法,只能治標,由於兒童發燒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故建議父母先帶子女向醫生求診找出病因,從而接受適當的治療,以達治本之效。
你的意見?
●你或朋友的子女曾否服食退燒藥後,出現嚴重後果?
●你會要求醫生為你患病的子女處方特效藥嗎?理由是甚麼?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237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