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反應<br>「台灣的魯迅」「中國民族的良心」

各界反應
「台灣的魯迅」「中國民族的良心」

著名作家柏楊病逝,令各界深感惋惜,亦引發兩岸文學界的震撼!候任總統馬英九除表示哀悼,也高度肯定柏楊對於人權法治的奮鬥。大陸文壇學者與民眾在感嘆這位文學大師離世的同時,肯定他的文學成就,稱他為「中國民族的良心」;台灣學者也哀悼這位人權作家,更將敢言的柏楊譽為「台灣的魯迅」。

馬英九盼延續理念

台灣總統府昨稱,柏老將一生最精華的時間奉獻給台灣,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讓總統相當感動,因此曾特別延聘擔任總統府資政;馬英九則希望自己能延續柏楊一生所堅持的人權理念。大陸的評論家韓浩月稱:「柏楊最大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的文學和史學著作,更體現在中國人的劣根性逐漸被美飾得近乎虛假的時候,再次揭了全體中國人的瘡疤。」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陳義芝昨回憶,柏楊曾送他一首古詩,詩中敍述受傷的雁在不適合飛翔的日子裏,卻仍帶箭飛翔,「這如同柏老一生寫照,他不是一個隱遁的人,是非常社會的,希望贖世報國、整頓世道人心。」台灣詩人向陽則指,柏楊在雜文方面的成就非凡,多在針貶台灣時局與華人文化,對於當時過去威權年代來說,絕對是政治的表現,堪稱「台灣的魯迅」。
認識柏楊31年的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瑞騰則分析,柏楊每個文類表現都很好,但小說光芒比較被其他文體掩蓋,文學評論應該重新評價這個部份。他讚美,柏楊的雜文充滿現實性與攻擊性,面對問題更是窮追不捨,讓人在閱讀時會忍不住會心微笑,卻又感到無盡悲哀。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