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每年逾千人因空氣污染引致的疾病死亡。香港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林大慶批評,港府仍沿用19年前制訂的空氣質素指標已不合時宜,即使環境保護署每日公佈的空氣污染指標屬於低水平,但其實已經超標,呼籲當局盡快採納世界衞生組織最近修訂的更嚴格指標。 記者:陳沛冰
林大慶接受訪問時指出,研究顯示本港每年因空氣污染引致的住院及求醫個案,分別有9萬宗及1,000萬人次,世衞前年已公佈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但本港仍沿用19年前制訂的指標是過於寬鬆及落後,如二氧化硫指標,本港規定是每日以24小時計,每立方米不能超過350微克,較世衞規定的每日每立方米不得超過20微克為寬鬆。
促參考世衞標準
他指出,環保署公佈的空氣污染指數,只分為高、中、低,若以世衞的指標量度本港空氣質素,相信不時有超標情況,「如果環保署話高,即係非常嚴重,如果話中度,即係嚴重」。
政府遲遲不採納世衞的指標,他相信是有實際的考慮因素,「政府唔可能日日話空氣污染嚴重,或者非常嚴重,但又解決唔到」。現時政府會提醒市民,若空氣污染嚴重,應盡量避免到人多地方,「但如果空氣污染每日都嚴重,坐喺屋企都冇幫助」。採用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可令市民知道問題的嚴重性,迫使政府加快改善步伐。
環保署去年中表示,已委託顧問公司為本港草擬新的空氣質素指標進行研究,為期18個月,並會參考世衞指引。而港大社會醫學系也將展開一項有關亞洲地區空氣污染的研究,除本港外,還有上海、武漢及泰國曼谷。
林大慶稱,要改善空氣污染政府必須全方位投入,例如若是港人在內地開設的工廠排放污染物,港府可提供誘因或資助,令廠商減少排放污染物。
他又指,政府鼓勵市民轉用環保車的政策太慢及不徹底,加上環保車的車款不多,減低市民轉用環保車的意欲。在政府還未提供足夠的稅務優惠前他已急不及待換車,「我哋一直叫政府早啲推行政策,但係政府太慢,我等唔到政府已經係推出政策前半年換咗車,我唔會咁快再換車,但係會盡量減少揸車,以前一年開萬三公里,𠵱家就只開八千公里」。
港大醫學院系列將一連六期、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