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政策令內地A股由去年11月初高位回落五成,中央政府上周終於連環推出救市措施,內地股民雀躍之餘,港股亦直接受刺激,內地政策市的特性又再完全發揮出來。
雖然市場一直憧憬內地有救市措施,但最終也要待上證綜合指數下跌至3000點才出手,而市場對證監會規範解凍股份出售的消息反應不大,直至上周三傍晚宣佈將股票買賣印花稅打回原形,由0.3%減至0.1%,股民才對政府的「好意」作出回應,若內地股市沒有設立漲停板制度,上周四A股指數升幅肯定超過一成。
「融資融券」可望出台
筆者對於調減印花稅可誘發投資者即時入市的看法甚有保留,若大市持續下跌,即使不必繳付印花稅、佣金等,投資者也不會輕言入市。正如去年一樣,政府為冷卻股市而將印花稅由0.1%調高至0.3%,但只要股價仍有上升空間,投資者因而離場的機會亦不高。不過,由於當時股民擔心政府會逐步採用行政手段打壓股市,令去年調高印花稅最終亦有助於冷卻股市。目前的情況也是一樣,市場憧憬政府將有更多政策救市,令A股走勢急步向上。
目前投資者正觀望「融資融券」政策的落實日期,「融資」其實是客戶向證券公司借錢買入股票,亦即所謂「孖展」,而「融券」即是客戶借貨沽出股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股票沽空」機制。這些政策令市場可供買賣股票的資金增加,亦有助改變內地股民只有「看升」的觀念,對個別股份看淡,也可透過借貨沽空圖利。
上述政策一旦推出,令股市投機活動增加,在孖展制度仍未完全成熟時,跌市將令股民更加爭相沽貨,而升市時則可能會加劇投資者急於入市的意欲,令市況更為反覆。
證券及保險股受惠
但無論如何,上述機制及預期政府未來仍有新刺激股市方案出台,將令內地股市交投活動增加,直接受惠的始終是證券股,若內地股市逐步轉穩,港股亦可望受帶動。因此,其次受惠的便是內地保險股及港交所(388)。在芸芸證券股當中,筆者只會建議考慮光大控股(165),可於18元至19元買入。至於其他上市的證券股炒味太濃,並非人人適合。
在保險股當中,中國財險(2328)風險太高,若要有較大波幅,倒不如選擇平安保險(2318),至低限度也具「守」的價值,穩健之選則為中國人壽(2628)。平安保險及中國人壽股價由上月低位已分別反彈四成及三成,現非高追時候,只宜候低入市。
筆者相信救市措施將陸續出台,但壓抑通脹的微調政策亦不能忽略。因此,可以預期內地股市也會以反覆上升為主,而港股反覆格局未變。個別股份受惠於政策市,而個別則受政策所累。筆者推介的中化化肥(297)上周亦受限制化肥價格上升的政策而急挫,惟反應有點過龍,股價已重上6元,前景仍佳,可望重返7元。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