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口110萬噸 與07相若<br>中糧:大米價短期仍升

今年出口110萬噸 與07相若
中糧:大米價短期仍升

【本報訊】中國最大的大米出口商中糧控股(606),其副總經理李偉君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已獲批新的大米出口配額,達110萬噸,與去年水平相若,佔全國出口額度約90%,反映中央並無限制大米出口。由於米價熱炒,加上炒家當道,他預期,米價短期仍會上升,長遠才轉趨穩定,換句話說,市民未來一段時間亦要捱貴米。
記者:李培瑛

目前全球糧食庫存達30年來最低點,高糧價及高油價相互作用,令部份發展中國家和窮國面臨雙重打擊,現時一些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已開始限制糧油出口,鼓勵出口,增加儲備。因此,一直有傳聞中國會收緊出口。
李偉君表示,由於內地大米庫存量充裕,可容許出口額與去年相若。本港每年大米消耗量約33萬噸,國家商務部今年已增加供港澳的大米配額,由逾2萬增至5萬噸,若有需要可再增配額,中糧為內地出口大米至本港的最大供應商,因此中糧佔本港進口大米份額約15%,鎖定本港部份米源。

提價抵銷額外支出

李偉君表示,由於埃及頒佈大米出口禁令,越南亦強制執行有關減少出口的規定,隨即搶高米價,加上投資者熱炒期米,令米價飆升,他指出,米價短期仍會上升,惟長遠而言,價格將趨穩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昨日大米期貨每百磅報24.18美元,四個月內急升逾70%。
至於中糧會否進一步加價,他則未有正面回應。去年底內地取消大米出口退稅優惠13%,今年又追加出口關稅5%,變相令成本增加18%,中糧便是透過提價,來抵銷額外支出。
李偉君強調,中糧旗下五大業務,包括油籽、啤酒、大米、小麥、以及生物燃料和生化產品,不會特別偏重任何一項,希望各業務均發展良好。由於預期今年油籽加工將遇上併購機遇,因此將投放10.94億元發展,佔今年資本開支近五成。

平均發展旗下五大業務

他指出,未來10年油籽需求仍強勁,加上中央限制外資全資經營相關業務,必須與中資合作,對中資最有利。為大幅擴大產能,以達到未來3年產能增逾50%的目標,不排除在內地併購一些沿海的小型廠房,亦有助減低運輸成本。
他又透露,旗下五大業務均位列市場首兩名,為進一步擴充產能,減少營運成本,以及使整條供應鏈管理更完整,未來在內地及海外併購,其中內地主要提高產能,海外主要供應原材料,目前正在海內外物色項目,惟未有詳細透露。

由於米價熱炒,加上炒家當道,米價短期仍會上升,市民未來一段時間亦要捱貴米。
資料圖片

達78萬噸
乙醇三年後產能倍增

中糧去年3月上市時,挾着當炒燃料乙醇的概念,當時四個牌照,中糧持有兩個,惟其後中央禁止生產糧食燃料乙醇,令其股價潛水,一度跌破招股價。中糧副總經理李偉君相信,中央短期內會批准新乙醇牌照,並對集團取得新牌照充滿信心,主要由於中資企業中糧在行內有豐富經驗,冀未來兩至三年,年產能可進一步增加逾一倍(40萬噸)至78萬噸。

有信心獲新乙醇牌

發改委月初公佈,湖北、河北、江蘇、江西及重慶的非糧燃料乙醇試點已完成評估,評估結論為利用薯類作為燃料乙醇生產原料,符合國家「非糧替代」、「不與人爭糧」的要求。李偉君相信,該五省好大機會成為新牌照根據地。發改委去年中公佈,至2010年非糧乙醇年產量200萬噸,現時全國五個燃料乙醇牌照(第五個為非糧乙醇牌照),中糧系便持有四個,因此有信心未來仍會獲批新牌。
他稱,隨着中糧廣西廠去年底投產,令年產能由18萬噸增至38萬噸,冀獲得新牌後,未來兩至三年,總產能可達至78萬噸,新項目傾向為甜薯、紅薯及甜高梁,並向農民採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