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資訊:流動付款服務亞太稱冠

科技資訊:流動付款服務亞太稱冠

調查機構Gartner表示,處於發展初期的流動付款服務,預計08年全球將有3290萬戶,到2010年更會增長至1.04億戶。在流動污滙款服務的推動下,短訊成為目前主要的流動付款技術,並將持續佔據主導地位直至2011年。
Gartner將流動付款界定為透過短訊、WAP、非結構性輔助服務數據(USSD)和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FC)等流動通訊技術,為產品或服務付款,但不包括已預付票價並儲值在電話裏的流動票務服務。

可與銀行服務綑綁

流動付款是指透過手提電話進行付款,但未必一定要經由無線網絡進行,NFC就是一例。購買商品、繳付泊車費或公共交通費、支付月結單和滙款等都是流動付款的日常應用實例。
Gartner研究總監SandyShen表示,雖然有關商機對營運商來說較為明顯,但如果銀行可以將流動設備看作其現有渠道的延伸和拓展,並把流動付款與其他銀行服務綑綁在一起,便能從相關投資中受益。
她補充,流動付款服務在新興市場更易獲得肯定,因為用戶多數屬於非銀行客戶或較少使用銀行服務的客戶,所以擁有很少的付款選擇。在已發展市場,流動付款多以用戶忠誠計劃形式展開,以拓展現有服務。同時,銀行須注意PayPal及Obopay服務機構,他們藉更低的費用及更快的交易時間,以及對流動平台採取更主動策略與對手競爭。當有關市場動力建立後,便會威脅到目前有利可圖的銀行卡業。

亞太地區佔全球85%

亞太地區在08年預計將擁有2800萬名流動付款用戶,佔全球用戶總數85%;西歐預計擁有49.9萬名,而北美則預計有100萬用戶。Shen指出,亞洲引領全球流動付款的增長趨勢,將保持主導地位。首先,以菲律賓和日本為首的亞洲地區,率先推出流動付款服務。其次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包括中國和印度。這兩地均擁有大量流動電話用戶,而銀行和付款基建亦不足夠。第三,亞洲手機用戶對新服務持開放態度,並樂於嘗試,推動服務發展。
至於北美和西歐地區的付費基建已較為成熟,用戶對有關的安全問題亦更為敏感,導致流動付款增長速度相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