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資訊世界的M型社會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資訊世界的M型社會 - 侯聯貴

讀者黃同學致電郵予筆者,問及有關國內數碼鴻溝問題的資料。由於題目太廣泛,筆者一時之間也不知從何說起,只簡單回覆說懇請對方提供論文題目及研究假定,好讓筆者收到較詳細資料後,才想法子幫他。就在這電郵一來一往間,友人送來最新一期美國社會學評論期刊中一篇有關數碼鴻溝的文章撮要,讀後甚感興趣,頗值得與大家(包括黃同學)分享。

數碼鴻溝收入分野

不少人早已經指出,隨着資訊世紀的發展,能上網與不能上網的人,在社會、經濟和政治地位上呈現的分野會越來越大,這就是所謂的數碼鴻溝。但這個假定,並未有具體數據支持,例如究竟數碼鴻溝與收入差距有何關係,沒有人能說得準。這篇文章的作者在分析問卷調查的研究數據後指出,在工作上上網越多的人士,其後增加收入的機會也會更多;就算在家中上網,及後同樣可以在收入上獲得更大優勢。原因何在?社會學家說當一個人具備基本能力再加上懂得上網,令其工作能力大大增加,收入亦因此提高;而就算一個人在家上網,由於獲得更多就業資訊及情報,亦有助增加收入。因此,作者認為數碼鴻溝最終真的有可能會加劇收入差距,此說所言非虛。
筆者未能看到全文,未知具體研究方法,但認為這種說法亦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有能力上網的和沒有能力上網的或有如此分別,但是否全數有能力上網的同樣受惠於互聯網呢?一位活用互聯網尋找有用資訊的用戶,跟一個整天埋首玩線上遊戲,甚至「成癮」者,應該會有一定的分別。

兩極化問題趨嚴重

事實上,無論香港及中國越來越多人擔心上網成癮的問題,多於數碼鴻溝的問題。去年,香港明愛家庭服務訪問了200名市民,發現一半受訪者沉溺打遊戲機成癮。暫且別論這調查有多可信,這或許反映了一個資訊世界兩極化的問題──一無所有的繼續一無所有,往下沉淪的越來越往下沉淪──一個資訊世界的M型社會。就好像,這個地球上有人暴飲暴食,也有人餓食;有人越來越富有,有人則越來越窮。
資訊世界的M型社會,或許會是一個不俗的暢銷書題材,有心人或可在方面花點功夫。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