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是一個有關港人在內地如何無私奉獻的真實故事:2003年春天,通曉五國語言的港人秦炳誠,在東莞樟木頭遇上一群在街上行乞的小孩,最初出於好心,資助他們上學。但隨後,越來越多小乞兒向他求助,秦於是放棄工作,和這群孩子一起生活,還親自教他們外語。如今五年過去,逾20名孩子已毋須再在街上行乞,當中有的在外資企業當日語繙譯;有的則以流利英語,跟外國人做賣買油畫生意。秦把這群小乞兒教導成材的故事,又怎不教人汗顏!
首徒任日本企業繙譯
「沒有選擇,我必須幫助別人!」48歲的秦炳誠,曾經和普通辛勤工作的港人,沒分別。24歲開始當導遊的他,自稱「人不夠聰明,但語言天份高」,懂得日、英、韓、西班牙等語言,和人溝通總喜歡「騷騷」自己的外語天份。他當年在港負責接待日本遊客時,已經常趁空閒,向旅遊團的司機或朋友免費教授日語,曾有逾70人跟他學習,其中50多人去當了日本導遊,同事也忍不住贈他雅號「校長」。
據廣東《南方都市報》報道,秦炳誠原已和妻兒移居日本,因不適應當地拘束的生活,2003年獨自來到東莞樟木頭,在當地的一所外語培訓中心任職。其間,他出於好心,資助一名在街上行乞的女孩上課。其後,該名女孩被一輛汽車撞倒,臀骨被撞裂,秦替她支付2,000多元的醫藥費。自此,秦的大名便傳遍全個樟木頭,幾乎市內所有的乞丐都認識他,稱他為「秦大善人」。
同年7月,秦在街上向來自河南周口的14歲行乞女孩張雲施捨金錢。3個月後,張主動找秦,說:「不想乞討,想工作」。但秦的廠家朋友,都不願接受這名尚未滿16歲的童工。「你就跟我一起學習語言吧,以後就好找工作了。」就是這句話,讓秦在樟木頭收了第一個學生。之後,張帶着兄弟姐妹,來跟秦學外語。
消息傳開後,越來越多行乞的婦女,決定把自己的小孩交給秦炳誠,讓他們學習外語。秦在樟木頭火車站附近租了三間房子,作為學生的宿舍兼課室。直至2005年初,他帶着學生,離開樟木頭,來到廣州龍洞。多年來,他培育出來的學生逾20多人,大部份都學有所成。其中,他所收的首個學生張雲,現正在樟木頭一家日本企業當日文和英文繙譯。秦對於這位學生,讚不絕口:「她公司組裏那些外語專出身的大學生,都是她助手。」而張的哥哥和姊姊,都是秦的學生,前者也是在張任職的公司當繙譯;後者則在佛山一家外貿公司工作,早前更晉升為老闆的助手。另外有一名男孩因喜歡油畫,去了深圳大芬村,跟外國人做生意。
「我覺得既享受又痛苦」
今年,秦炳誠又搬到番禺南村,雖然繼續留下來跟他學習的學生比以前少了,但生活及學習均改善了不少。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話水平,秦曾在本月中帶着他的學生在中山大學外語學院門口和外國留學生交談及練習口語。而他正計劃在今年8月北京奧運舉行期間,帶他們的學生到北京做義工,為街上需要幫助的外國旅客做繙譯。
「五年過去,我覺得既享受,又痛苦。正如很多人熱愛馬拉松,但奔跑在路上時,通常都會筋疲力盡,痛苦不堪。」秦炳誠坦言,這幾年來,他沒有收入,已花掉60萬元。他之所以到現在仍繼續這份幹勁,純粹出於他喜歡教導別人的一份使命感。不過,秦炳誠也承認,過去所做的缺乏方向性,他表示,日後會定出明確要幫助的孩子標準:「最好是特別需要幫的孤兒,而年齡在14歲左右,愛好學習。」而本報昨日嘗試聯絡秦,但他以其剛由加拿大回港探親的母親,一直反對其這個義舉而暫時婉拒採訪。
秦炳誠小檔案
現年48歲
1983年:在港當導遊,月入30,000元;能說流利日語、英語等多國語言
1991年:購入元朗康樂園逾2,000平方呎的單位,自此擁有3個單位,身家逾千萬
1993年:與日籍妻子和4個子女移民加拿大;在加國開辦了語言培訓俱樂部
2003年:與妻兒到日本生活
2003年3月:因不適應日本生活,到廣東東莞樟木頭一家外語培訓中心任職。其間,經常施捨和救助行乞人士,並開展對小乞丐等的助學工作
2005年3月:因受當地不法分子滋擾,他離開樟木頭,帶着一批小乞丐學生到廣州學習和生活
2008年:在廣州番禺置業,親自教導學生外語,還安頓他們的生活
資料來源:廣東《南方都市報》
你的意見?
●你對秦炳誠的善行有何看法?
●你有否認識類似無私默默行善的人?可否告訴我們?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