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政府行政院長慎重公告,宣佈的內閣名單,人選都與馬蕭討論過,並且都是求來的──言下之意,沒有主動求官者。
「求」或「被求」,身份地位當然不同。人家求你而終於首肯,矜貴多了。所以一旦有消息傳出:某某助選後求官,聽的人不是味兒,還覺沒面子,好cheap,稍具骨氣馬上引退。避嫌,怕尷尬,免落人口實。
政壇複雜,有求官得官,有求仁得仁。
準閣揆是否暗諷前朝腐敗,我們不管──但這番言論,肯定讓本城政客如中刺針了。
香港的政客很奇怪,說是江湖打滾入世已深,又擅朝聖媚主揣摩上意,有時言行舉止,反而天真。
政客欲求更上層樓者,總是發毒誓般表示對「特首」(地方官而已)無意。但尚有漫長歲月,已急不及待當眾練跑、拉筋、踢腿、擰腰……或搶閘曝光爭取民望,或架空上級討好從未討好過的基層。史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俗謂趷起條尾知你想點。但這種忘我亢奮,正是政客必備條件之一。當局者不迷,旁觀者也不清。
誰要「矜貴」?最緊要「有位」。自己渴求,得靠自己戮力爭取,哪有人來求你?三顧草廬?虛位以待?做人具自知之明才是聰明。雖然姿態浮誇點,但我們最愛看這些好戲。明天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