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出口僅升7.6%

三月出口僅升7.6%

【本報訊】中國內地作為本港最主要出口市場,3月份出口往當地的總貨值意外地只錄得0.6%增長,拖累本港整體出口貨值增長急速放緩,只升7.6%至2225.32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2.4%。首季計算,整體出口增幅為10.5%,總值6467.55億元。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黃定光表示,第二季是最關鍵時刻,相信會有廠戶倒閉,「如果吊鹽水唔釘得,第三季就可望復蘇!」香港出口商會會長孫啓烈亦對本港外貿前景不表樂觀。
3月份整體出口當中,轉口貿易上升7.9%至2150.4億元;港產品出口跌1%至74.91億元;進口則升6.6%至2506.55億元。按出口市場分佈,佔48.2%的內地市場,只增0.6%;相反佔12.1%的美國市場,卻錄得10.5%增長。按貨品分類,佔整體出口24.3%的電動機械儀器用具,只微升1.5%;佔16.2%的通訊錄音音響設備則跌3.3%。

雪災打擊輸往內地貨值

港府發言人表示,3月份商品出口仍有增長,主要受部份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及歐盟市場顯著擴張支持。
孫啓烈分析,表面上3月出口美國貨值增長10.5%,事實上由於石油等原材料漲價及人民幣升值,部份出口貨品已加價10至15%,扣除漲價因素,實質輸美的貨量是下跌,形勢並不樂觀。
黃定光則認為,內地市場急速放緩,是3月雪災影響了運輸及人力資源調配,不少工人補放假回鄉,影響正常生產程序;另外美元疲弱、原材料及工資上漲,亦令廠商均不想出口,以免「做多蝕多」。他預期要待7月踏入出口高峯期,廠商可重新釐定合同調高售價,捱過寒冬的廠商才會恢復過來。

形勢險峻
珠三角一萬港廠料倒閉

香港中華廠商會調查顯示,受訪的20%廠商有意結束經營或轉營貿易生意。會長尹德勝預料,在珠三角六、七萬家港資企業中,今年內約有一萬家倒閉。
該會於3月訪問230家企業,結果近六成受訪企業對珠三角未來兩年的營商環境感到悲觀;67%更預期,所屬行業整體業務將會溫和或迅速收縮,經營環境變壞主因生產成本上漲,包括勞工成本增加、通脹引起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滙率走強等。47.4%表示過去兩年生產成本升了一至兩成;36%更指上漲20%或以上;逾80%預測未來兩年成本會再升逾10%。面對經營環境劇變,近20%廠商打算結業或放棄生產業務,改為從事貿易等。尹德勝建議特區政府繼續擔當業界與內地政府溝通橋樑,強化在政策諮詢和宣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