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嘲笑子求父停領綜援<br>無錢搭車送兒上學 揭新移民悲歌

不堪嘲笑子求父停領綜援
無錢搭車送兒上學 揭新移民悲歌

【本報訊】土瓜灣一個六口之家的新移民綜援家庭,13歲的長子不堪被同學嘲笑領取綜援,向父親要求終止領綜援,父親取消綜援之後,至昨日積蓄幾乎用盡,並無錢送兒子返學,兩夫婦為此爭吵。警方接報到場調停,有警員同情這個可憐家庭,即場解囊捐助。記者:吳國威

這個家庭男戶主姓鍾(30歲),女戶主姓鄭(34歲),夫婦育有四名兒子,分別13歲、11歲、6歲及5歲,鄭婦兩年前帶同兒子來港定居。長子現時讀5年級,事後他覺得有錯,認為父親雖申領綜援,但亦有做散工。他希望讀到中七,並半工讀完成大學,日後做工程師。
鍾家六口現時居住馬頭圍道408號一個套房單位,一房一廳面積約250呎,月租3千元。鄭婦來港時,一家寄居於彩雲邨的夫家,由於她與家翁不和,去年12月舉家搬來上址,鍾任職地盤散工,他並向社署申領低收入綜援,每月約有3千多元。

存摺僅剩下9.83元

因為家貧緣故,鍾家可謂家徒四壁,單位陳設簡陋,家中只剩幾斤米,昨晚的餸菜是青菜、紫菜豆腐及花生眉豆雞腳湯。據悉,鍾父的13歲長子頗懂事,去年讀4年級時,有同學嘲笑他領取綜援,令他沒有面子及很不開心。他向父親申訴:「阿爸,我哋攞綜援俾人笑,你可唔可以有骨氣唔攞,如果唔係我唔返學。」
直至上月,鍾決定終止領取綜援,由於沒有收入來源,昨日鍾只有80元人民幣,存摺剩下9.83元。在昨晨10時,鍾聲稱無錢搭車送兩名幼子返幼稚園,與妻子發生爭執,他並叫妻子不要去菜檔做散工,在家照顧兒子,妻子不允有人盛怒,拿起電飯煲想擲向妻子。
鄭婦致電通知社工,社工立即報警,警員接報到場,將案列糾紛處理,帶隊的一名警署警長,見鍾家境況凄凉,隨即向鍾太捐助一百元,經一番推搪她終於收下,並連聲道謝。

鍾家兩幼子在母面前展示警長捐助的一百元,而勸父停止領綜援的長子躲在門外。

警長動容捐助百元

社署發言人稱,署方事後派社工家訪跟進,經了解發現他們現時有經濟困難,署方即時替他補辦申領綜援手續,並即時發出1,000元供他們濟急,稍後再分發其餘綜援金。
消息稱,男事主妻子因未住滿7年,不符合申領綜援資格,所以只有男事主及4子領綜援,而且他本身亦有工作,只申領低收入綜援。據知他們每月獲發綜援金金額約3,000至4,000元,但他已於今年3月18日聯絡社署終止領綜援,但署方翌日已發放該月綜援,他當時亦有領取。

專家意見:綜援家庭子女受壓力

對於土瓜灣一個綜援家庭,男事主疑不欲10餘歲的兒子被人取笑而終止申領綜援後,昨因金錢問題與妻子口角險釀家庭暴力,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鍾劍華認為是一宗不幸事件,反映社會人士對領綜援家庭有深入的負面印象。

宣傳教育不足

鍾劍華指出,很難評論事件中的男童有沒有錯,「連一個10餘歲嘅男童都認為領取綜援會俾人笑,受壓力向家人反映,明顯攞綜援人士喺社會上,普遍已被人誤解係懶人同不長進嘅負面印象」,反映政府在這方面的宣傳不足,有關方面應向市民解釋濫用綜援只是一小部份人。
鍾又稱,數年前已有研究調查發現,社會上部份領綜援家庭的子女,有反叛及畏縮等受不了壓力的情況出現。他認為,事件中的父親可向子女解釋,當遇到經濟困難及失業申領綜援,可使自己度過難關,亦是市民的基本保障及公民權利,待困境解決及脫貧後,就不需再領綜援。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