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誤以為胃痛、食慾不振和肚脹只是消化不良的症狀,容易延誤求診,其實可能是患上可致命的「胃扭轉」。外科醫生形容患者的整個胃部像扭毛巾般變形,嚴重阻塞消化道,須接受手術把胃部「扭回」正位,由於症狀極容易與一般胃痛混淆,若患者趕不及在病發6小時內做手術,可能導致胃部壞死,誘發腹膜炎致命。 記者:白琳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解釋,胃扭轉(GastricVolvulus)即胃部上下或左右扭轉,角度可達180至360度。胃部有四條韌帶連接脾及肝等鄰近器官來固定位置,但當韌帶不正常地鬆弛,就會導致胃部扭轉。三分一個案源於相關位置發育不正常,其餘個案成因不明,部份與做過胃部及鄰近器官手術有關。
胃扭轉的病徵與一般胃病極為相似,陳東飛指出,慢性患者的胃部會經常扭轉,導致消化道受阻,出現胃痛、作嘔、食慾不振及吞嚥困難等病徵,但一段時間後胃部會自動扭回原位,因此難以確診。當患者的胃部扭轉後未能扭回原位,就變成急性胃扭轉,導致胃痛加劇及嚴重肚脹,若果6小時內不接受手術,胃部可能因缺血而壞死,潰爛引致胃部穿破,甚至引發腹膜炎,屆時的死亡率超過50%。
本港胃扭轉病例並不常見,陳東飛估計公立醫院每年約有一至兩宗確診個案,但此病症經常與胃炎、胃潰瘍及胃酸倒流混淆,很多人患病多年仍未能確診。胃鏡只能檢查胃部內壁,未必能具體顯示扭轉情況,故呼籲患者若服食胃藥未能改善胃痛,應考慮接受「鋇餐造影」檢查,即飲用顯影劑後照X光,觀察胃部外形才能確診。
「食幾匙羮飯要掃背」
今年40多歲的陳女士自小便飽受胃痛折騰,服用胃藥卻未能改善病情,近月疼痛越趨猛烈,「痛到面都黑晒,個肚脹到好似有咗BB。食唔落嘢,一日食一餐,食幾匙羮飯就要老公幫忙掃背。」陳女士檢查後才發現患上180度胃扭轉,「驚囉,幾十年都係咁生存,點會諗到咁嚴重。」
陳女士上月接受腹腔鏡手術,把胃「扭回」原位後,再把胃組織「釘」在橫膈膜及腹壁,固定位置,避免再度扭轉。她手術後須服食兩個月胃藥及定期覆診,「終於識得餓,𠵱家可以食多幾餐,感覺啲嘢食落到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