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兩個法國朋友聊天,喝了一小杯紅酒,話題自然轉到中國憤青反法大行動上頭。
法國朋友不明白,好好的為什麼忽然搞成這個樣子,「中國人本來不仇恨你們法國,法國的LV、卡地亞,你看,全是中國人的心頭寵愛,這次你們傷透了中國人的心,因為你們總統訪問中國,捲走了兩百億歐羅生意合同,錢你們要了人家的,卻往中國人臉上吐口水:在中國的邏輯思維中,這叫做沒有義氣。」
「但,不是經濟的歸經濟,政治的歸政治嗎?中國人不了解法國。我們是講理想的,法國政府經由民選,不錯,他有責任替國家開拓生意,但也要維持自由和人權的公義。」
「你說得沒錯,」我一擺手:「不必從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講起,我明白。你們當然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法國總統跟大陸簽了合同,卻還支持西藏,杯葛北京奧運開幕式,從我個人的角度,不但不是『冇義氣』,而且還是一種風骨。什麼風骨?就是這樣證明了法國政府和法國人是不能用錢來收買的。但你對當代的中國人講風骨,有點中西的文化隔閡。許多中國人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用錢買不到的。他們給了薩科齊生意合同,二百億歐羅,希望法國人可以投桃報李。不要忘記,你們打交道當權的中國人,都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出生的,有的在文革中發育,在經濟改革的賺錢狂潮中成熟,他們認知的世界,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這樣,薩科齊總統就變成了混蛋。」
「噢啦啦,」法國朋友臉上有點迷茫,正在消化我這兩個point:「但是,德國的女總理麥克萊比我們總統更強硬,她是第一個宣布抵制開幕式的呀。」
「但麥克萊沒有高調訪問中國,捲走兩百億合同呀。她早就會見了達賴喇嘛,跟中方翻了臉嘛。薩科齊不一樣,他想兩面黃,像中國人說的:既要當性工作者,又要立牌坊呀。」跟對東方一知半解的外國人談中國問題,我一向認為是很沉悶的事。對法國人,我寧願跟他探討小說家普魯斯特的《往事追跡錄》,以及馬賽港哪一個餐廳的鵝肝比得上普旺斯。
「但你們薩科齊厚道一點,」見到法國朋友有點沮喪,我安慰他:「德國的麥克萊夫人可壞了,她眼見奧運傳聖火受挫,故意穿一件低胸裝,露出一對木瓜般大的乳房,這叫做攞景示威,中國人在賭錢時,最討厭一抬頭就見到這樣的邪物。所以別擔心,法中關係,會雨過天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