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論天下:A股「港股化」 - 陸日勤

筆論天下:A股「港股化」 - 陸日勤

內地通脹持續高企,引起市場對人民銀行進一步加息的揣猜,但最近的宏調動作,都集中在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不加息,人行一方面希望避免人民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則刻意將貸款有選擇地借出。
加息是較為符合市場規律,因為在價高者得的機制下,負擔不起高息的負債人被迫退出,資金自然流入市場最需要資金的地方,即是那些最具潛力的投資。但觀乎目前物價上漲,高度集中在個別板塊上,選擇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也有道理,放債人便可挑選客人,他們會揀那些客呢?答案是甚麼都可揀,就是不揀地產和高風險投資的炒家。

救市不一定對

縮緊銀根,直接打擊內地股市,尤其是當估值偏高時,股市特別脆弱。近來A股大跌,股民要求政府救市的聲音不絕,有論者問,為甚麼標榜市場經濟的美國可以救市,中國卻不能呢?美國救市不一定對,但從股市與經濟的關係上看,是可以理解的。美國總市值是每年經濟產出的一倍半,美國股市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大。加上美國人儲蓄少,大部份的退休金,押注在股市上,經濟一旦衰退,企業大舉裁員,失業人數上升,失業者在今年總統大選上,多會投在野黨一票。
中國股市的規模,較整體經濟小得多,即使高峯期,深滬股市流通股總值,是每年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一,加上大部份國民的退休金為銀行存款,股市大跌影響基本生計機會較低。中國政策重點放在解決食物價格上漲,原因是這關乎人命,甚至可以引起動亂。美國政府忌選民,中國政府怕暴民,這是政治結構的差異,以致經濟政策有根本的分別。

規模小仍難救

即使北京決定入市買A股,救市也難成功。有論者說,正因為中國股市規模小,擁有龐大資源的政府,可輕易托市,日勤並不同意這說法,因為市場越小,潛在進入市場的資金相對越大。這些資金包括個人及企業的現金儲蓄,救市只會導致更多炒作,形成更大泡沫。正因為這個原因,新興市場即使通常受到政府支配,但反而最大起大落的。
論估值,雖然現價已較高位回落,例如,中石油和國壽A股07年市盈率,均為20倍。但別忘記,07年,盈利水份相當高,主要來自物業價值重估和投資收入。08年,這些收入不但可能消失,甚至錄得虧損,08年的盈利,對現時股價欠缺支持。
早前內地股市升得瘋狂,有人說港股也受到影響,變得情緒化。現在情況剛剛相反,內地股市走向理性化,可否倒轉說,內地股市正在「港股化」?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