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英九當選後,加上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與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碰面,兩岸的經濟融合,水到渠成,指日可待。
經過阿扁的8年管治,台灣經濟一潭死水,相信新台灣政府的政策離不開三通、開放台灣公司在國內投資的限制、自由行的項目,跟香港應該一模一樣。
對香港而言,三通的影響主要是在旅遊、運輸、航空等行業,這點不言而喻。不過,台灣政府的開放政策可能對香港的金融業產生新一波影響。
透過QFII入大陸
過去幾十年,很多台灣的企業,在香港成立控股公司,以持有國內的生意,避開台灣政府對台灣公司投資大陸的限制。
筆者有一位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朋友,最近有很多台灣的deal,主要是合併,然後在香港上市。始終兩岸三地,國內及台灣的金融市場諸多限制,不及香港,至於到倫敦或紐約上市,時差關係,對他們來說不大方便。
除了資金因為阿扁下台而跑到台灣外,小道消息傳出,不少台灣資金選擇以QFII的形式,投資大陸股市。傳聞大概在今年3月初,有為數約20億元人民幣的台灣資金,通過某家德資銀行的QFII渠道進入大陸,牽涉的主要是台灣某大證券公司。
資金愛取道香港
早前筆者亦提到不少國內的基金公司,透過在香港成立離岸基金管理公司,然後再扮成為QFII回歸國內股市。
無論是台灣及中國大陸的資金,總是喜歡通過香港作為中轉站,說到底,這些都是前殖民政府留下來的一點點剩餘的茶點,千萬要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