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排外情緒比抗議聖火活動更可怕 - 盧峯

蘋論:排外情緒比抗議聖火活動更可怕 - 盧峯

從東北的哈爾濱到陝西的西安,從山東的青島到湖北的武漢,從首都北京到安徽的合肥,都有居民到法國資本的家樂福超級市場示威,抗議奧運聖火在巴黎傳送時受藏獨分子滋擾。其中合肥市的示威行動迫使當地的家樂福超市短暫關門;而負責維持秩序的公安人員則一度阻止香港記者採訪,強行把記者帶走,有記者因此而受輕傷。其後,合肥市方面向記者道歉及發還沒收的記者證。
今次因奧運聖火傳遞活動一再受干擾而在中國各大城市引發的抗議浪潮會持續多久還是未知之數,但中國政府顯然不希望事件鬧大,更不希望出現任何失控的情況。昨天,官方《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呼籲民眾要以理性表達愛國情緒,不要有過激行動,以免社會穩定局面被破壞。以中國政府對社會的控制,以中國政府的龐大資源及人力,它既然不希望示威鬧大,既然強調穩定,一般民眾即使要鬧、要抗議也難有進一步行動,也難把行動升級。換言之,示威浪潮大概不會變成席捲全國的排外行動。
其實,不管是中國政府或人民都不需要把抗議奧運聖火的活動看得太嚴重,或把行動視為對中國或中國人的侮辱。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下,任何國際大型活動、會議都已成為不同民間團體針對的目標,因為這些民間團體可以借抗議或示威爭取曝光,從而令全世界注意他們的訴求。西雅圖世貿大會的反全球化示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奧運會是四年一度的盛事,是充滿各種象徵意義的國際盛會,不同的民間團體包括支持藏獨的團體,支持新聞自由的團體,關注蘇丹達爾富爾的團體採取示威行動爭取曝光實在正常不過,實在不需要大驚小怪。
此外,中國也不是這類示威活動的唯一「受害者」。美國○三年進兵伊拉克後,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很多歐洲國家成為「過街老鼠」,不同的反戰團體、反全球化團體在多個歐洲城市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大規模示威抗議。假若主辦今屆奧運的是美國的城市如紐約,聖火傳送活動肯定也會成為反戰團體針對的目標,抗議示威規模甚至可能比今次北京奧運的聖火傳送活動更大。
至於CNN節目主持人卡弗蒂的言論無疑很不恰當,無疑不客觀,也對促進溝通了解毫無幫助。但是,這畢竟是個別節目主持人或評論員的意見,不足以左右美國人民或其他國家人民對中國的觀感,中國政府及人民不需反應過激。更重要的是,過激、以偏概全、脫離事實的言論真正傷害的不是中國人民,而是媒體的公信力,而是有關評論者的公信力及可信性。只要中國政府不掩蓋事實,只要中國政府能以事實及透明度顯示CNN或其他傳媒報道失實,評論不當,那最終受損的只會是CNN及歪曲事實的人。
除了保持理智克制,避免反應過激外,中國政府更應當積極回應示威團體的合理訴求,例如盡快開展與達賴喇嘛的直接對話,釋放無辜被拘捕或被囚的維權人士包括胡佳,解除新聞封鎖讓海外傳媒報道西藏及其他藏民社區的實況……等。只要中國政府能回應這些受害者、弱勢者的訴求,抗議的聲音肯定會大大削弱,北京奧運肯定會辦的更順利。但若果中國政府毫不反思或退讓,甚至以受害者自居,煽動人民的排外情緒,那不管奧運場館有多宏偉,宣傳攻勢有多浩大,北京奧運也難以成功。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