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訂造鞋業扎根本港半世紀,老鞋匠人手一針一線縫製皮鞋之餘,設計連客人腳掌「雞眼」也顧及,一對售價2,000元;但精巧的手工鞋漸失傳,幸有新派造鞋店以款多時尚延續香燈。
打造一對需時兩周
尖沙嘴舊式造鞋工場內,來自上海的79歲老師傅蔣德宏靠微黃燈光,小心翼翼組線縫合鞋面與鞋底,最後再蓋上薄皮,不留針線痕迹,「𠵱家啲鞋多數用強力膠黏。」蔣師傅表示,選取靚皮固然重要,如鱷魚及鴕鳥皮柔軟堅韌;但鞋面需靠巧手拉得平滑,鞋形更需耐心地以小鐵鎚輕輕敲逾千下打造。鞋底鞋踭必須堅固,內櫳則緊貼足部,「除咗腳面嘅凹凸,連雞眼都要就埋。」
蔣為客人打造一對鞋瞻前顧後,費盡心機,需時兩周,曾獲半島、文華等大酒店鞋店青睞,顧客包括林黛,及以鞋多而聞名的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的夫人。但最讓他懷念的是一批空姐,「佢哋每次穿起我造好嘅高跟鞋,就興奮得喺商場拉住我跳舞。」
位於銅鑼灣的新派造鞋店ShoeGirl則以時尚款多取勝。店主Jennifer將逾百款皮革剪成心形,貼在簿內供客選擇,店舖及電腦又會展示逾百對鞋款,「𠵱家講究形象,傳統造鞋未必可以有咁多款。」該店顧客多為OL及日本客,並且衝出香港,替來自日本、英國、澳洲等鞋店造鞋,近來更擴展至訂製皮手袋。
文化評論員彭志銘表示,上海人50年代移居本地,包括造鞋師傅,因而帶來訂造皮鞋風氣;師傅以尖沙嘴一帶為「基地」,顧客多為旅客、美軍、高官及上海太太團,盛極一時。今晚7點於亞視本港台播放的港台節目《香港故事》會講述本地訂造皮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