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立德(DavidPollard)曾對楊絳「不愛熱鬧的性格」有別開生面的解釋:"amplyqualifiedthoughsheistositatanyhightable,hersympathiesliewithSanchoPanza,whopreferredtositwithhisbreadandonioninhiscorner"。
Sancho是西班牙文學名著《堂吉訶德》「憂容騎士」的隨從,一位純樸憨直的鄉下人。卜立德說楊絳雖有出席「國宴」的身份,私下羨慕的卻是Sancho可以躲在小樓一角慢慢啃洋葱三文治的福氣。楊絳是《DonQuixote》的譯者。卜立德相信她氣質相近才選譯這本小說。
楊絳的文字,惡作劇說不上,有時卻也「調皮」。這正是卜立德說的mischief。你翻翻《幹校六記》就曉得卜立德的話有理。記得錢鍾書在幹校勞改時,有一次拿着嗽口杯子到飯堂排隊等候分配膳食。坐下來品嚐時發覺杯內的東西味道有點不尋常,原來裏面墊了一塊肥皂。「文革」是個凄涼的故事,「老先生」雅不願讓你在她文字中看到身邊人淚流滿面的樣子。「肥皂泡飯」諒難下嚥,但在她的描述下,不無怪趣。那塊肥皂會不會是楊絳放進去的?
楊絳今年九十七歲了。在新書《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她自稱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老先生」。不少篇幅涉及怪、力、亂、神。九十多歲的人了,什麼世事沒有看過,腹笥又貫中西,就是解答不了祥林嫂的問題:「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靈魂的?」她想不通。以往想不通的事,就擱下來不想了,但現在已到人生邊上,不能再拖了。於是就想到要問人,只是可以問的人都已經走了。
「老先生」想到,人如果沒有靈魂,世間就不會有鬼。跟着她跟我們講了一些鬼故事。有些是「篤實誠樸」農民的現身說法。他們不讀詩書,因此不會騙人。有的是家人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楊絳從爸媽口中聽到,「我爺爺奶奶有一天黃昏後同在一起,兩人同時看見了我的太公,兩人同時失聲說:『爹爹喂』,但轉眼就不見了。隨後兩人都大病,爺爺趕忙辭了官,攜眷乘船回鄉。下船後,我爺爺未及到家就嚥了氣。」
楊絳的父親不信命,因此家中從不算命。蘇州有個出名的算命瞎子叫「梆岡岡」。弟妹中一人可能為了好奇,拿了一個剛逝世的親人的「八字」給他算。瞎子掐指一算,搖頭說:「好不了,天克地冲」。跟着他們再送上一個出生不到百日就夭折的男孩的「八字」。瞎子算了算,勃然大怒道:「你們家怎麼回事,拿人家『尋開心』的嗎!這個孩子有命無數,早死了!」
楊絳和錢鍾書結婚前,錢家送來準新郎的命書,結尾一句這麼說:「六旬又八載,一去料不返」。後來錢鍾書在上海一個學生拿了老師的命給他的算命師父算,算出來的結果是錢先生還活不到六十八歲,但錢先生活到八十八歲。「不知那位『鐵板算命』的又怎麼解釋」。真的很難解釋。「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麼?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這說明了她的新書為什麼有「自問自答」這個副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