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回歸 - 盧峯

凱恩斯回歸 - 盧峯

還以為"We'reallkeynesiansnow"早已隨着說這句話的美國前總統尼克遜一樣成為明日黃花,長埋地下。誰知道這句話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不僅再次掛在很多經濟學者、評論員的口邊,更成為很多政府領袖、財金官員的指導思想,成為他們的格言。
別的不說,只要看看美國政府及聯儲局近大半年來的動作就不難看到主事的官員都變成了不折不扣的keynesians。自去年夏天開始,美國經濟剛開始出現轉弱的苗頭,經濟增長率剛開始放慢,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就毫不猶豫的開始減息,而且出手既快且狠,短短幾個月間就令美國利率跌至二厘二五的低利率,到今個月底更可能進一步下降。
布殊總統及他的財長保爾森也不例外。今年年初,他們迅速推出一千多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並在其後按國會的要求加碼至超過一千五百億元。
撇開這些刺激經濟方案的成效,美國政府及聯儲局毫不猶豫的採取措施挽救疲弱的經濟說明,凱恩斯利用政府政策微調經濟、扭轉不景氣的做法不僅沒有因為時光流逝而被人遺忘,反而像遺傳基因那樣在一代一代的政治領袖、財金官員身上傳延下去,甚至成了他們的本能反應。
凱恩斯的「江湖救急」經濟學死而不僵不是沒有道理的。宏觀經濟學從來是政治經濟混合體,選民的短期需要、即時期望是任何當政者都不能假裝視而不見的。即使明知成效可能有限,即使明知不可能及時扭轉亁坤也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也只好放手一試,因為袖手旁觀是誰也擔當不了的政治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