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短期ELI的兩類風險

衍生創富:短期ELI的兩類風險

市場對短期的衍生投資工具需求有增加趨勢,這現象在股票掛鈎投資(ELI)亦不例外。然而,短期衍生工具一般對大市波動的敏感度較高,這次本欄便以近期一些例子,解說參與這些投資期短至兩周的ELI時有何要訣。
要得悉市場風險對短期ELI的影響,以一隻港交所(388)16天期ELI為例,其參考價百分比為93%,年息達25.84厘。假設前周一(7日)參與相關ELI,當日港交所收市價為152.3元,參考價141.63元,以10萬元投資額計,實際年息回報為1120元。本周大市隨外圍再度調整,港交所曾一度跌至139.7元低位,失守參考價水平。倘若在未來一周,港交所及大市氣氛未能回升,而到期日其收市價低於參考價,則投資者有機會面對接貨風險。
由於投資期短至兩周,令這類短期ELI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較高,接貨風險隨之而來。故參與這類短期ELI時應抱着有機會接貨的心理準備,並願意中、長線持有股份,等待股價回升的心態。
另一個短期ELI的特點,來自實際利息回報。基於投資期一般僅約兩周,倘若單純以年息水平作為評估利息回報的指標,可能出現實際回報較預期遜色的情況。
以一隻14天期的建設銀行(939)ELI為例,假設參考價百分比94%,雖然年息達16厘,但由於投資期僅有14天,以10萬元投資額計,實際利息回報為610元。
綜合而言,短期ELI的接貨風險較傳統看漲ELI為高,亦因為投資期短,實際利息回報或有限,或較適合希望以ELI作為接貨工具,兼且短期收取潛在利息回報的投資者。
由於產品條款及運作有異,投資者應先多作了解,並有需要時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註:上述數據截至4月15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