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乘搭地鐵時,看見一大幅英國樂隊DuranDuran的海報,不禁想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個屬於流行音樂的啓蒙時代;讀報,見到AOL宣佈上月起不再支援瀏覽器Netscape發展的消息,這等於宣佈Netscape退出市場,現市場佔有率只餘下0.6%,這也令筆者想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個原屬於開天闢地的科網光輝歲月。看似是毫無關係,其實兩者都曾在其界別中發光發熱,但現在光輝不再,一個已成為流行音樂的過去式,一個要在瀏覽器市場中急流勇退。
代表新網絡時代轉移
筆者不想寫得像一篇訃聞一樣,但的確想在此寫些懷念Netscape的感受。Netscape是屬於前微軟時期的,它崛起時微軟還未開始發力搞互聯網,在這個互聯網的蠻荒年代,NetscapeNavigator差不多成為了網絡瀏覽器的代名詞。Netscape在1994年推出第一個瀏覽器產品,它的出現,說得誇張一點,等於一個新網絡時代的規範轉移,讓人類透過互聯網接觸到一個新感官世界。
Netscape僅作為一個免費的軟件,令我們僅能透過網絡觀看文字訊息(像gopher或newsgroup等應用),轉化為可以閱讀到萬維網上七彩繽紛的多媒體訊息;就是因當年Netscape出現的原故,驅使筆者跑去買一部彩色「芒」,等於從黑白電視轉為彩色電視。如果沒有Netscape,就沒有當時的Yahoo,往後的歷史也或會改變。難得的是,Netscape支援Unix為本的操作系統如Linux,成功開拓專業用戶的市場。
功成身退大勢所趨
後來,微軟加入市場,推出InternetExplorer瀏覽器,並且與其視窗操作系統結合,並且配合MSN網絡服務,以市場巨人方式成功搶走大批上網用戶;姑勿論微軟有否壟斷的問題,Netscape及後地位開始下滑,後更被AOL收購,21世紀開始,其他瀏覽器如Opera和FireFox等紛紛冒起。從此觀之,Netscape的退出,是歷史的大勢所趨。
如果寫網絡發展史,Netscape應在瀏覽器中佔一席位,還有以下:個人電腦AppleII、數據機如Hayes、文字處理WordStar、試算表VisiCalc和Unix上應用Talk(即ICQ的鼻祖)。現在玩上網的小朋友可能不懂這些,不過筆者還有這些網絡的集體回憶。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