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大選後台灣呈現新景氣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大選後台灣呈現新景氣 - 潘國光

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台灣候任副總統蕭萬長在「博鰲亞洲論壇」中的互動交流,確實對兩岸關係的推動達到融冰效果。蕭萬長提出「四建議」,包括加快周末直航包機、中國內地遊客赴台、兩岸貿易正常化,及恢復兩岸交流機制等,胡錦濤則以「四繼續」回應。
論壇期間的討論為兩岸航空、港口經營及資產等相關行業帶來正面效應。台股落後亞洲股市多年,隨大選後政治形勢重新穩定下來,現時的確具備重估(re-rating)概念。台股由年初至今穩步上揚,執筆時累積升幅達8%(未計及新台幣滙價升值);由1月低位上升逾兩成,表現較整體亞洲及環球股市為佳。

兩岸資金交流趨密切

未來,隨着兩岸新領導班子推行更密切交流政策,在貿易結構、投資水平、金融合作、旅遊以及人才交流等五方面料將出現新趨勢。在馬英九主張的金融改革開放方案中,包括分階段推行全面開放兌換人民幣,為兩地資金交流鋪路。
馬英九對中國資本流向台灣,投資於包括房地產及製造等行業表現出開放態度,將產生短期及長期的資金流入效應。成思危在「2008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公開演講則指出,中國可在生化、科技、通訊、環保等較高技術的傳統行業,及物流、諮詢顧問、管理、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引進台灣的資金,善用其已發展的優勢。
台灣央行於大選後把貼現率調升至3.5%,基於環球商品價格飆升,導致台灣通脹壓力亦升溫。台灣通脹率自年初開始升幅加速,3月份達到4%,核心通脹更連續12個月上升。
雖然新台幣今年的升幅已達6.9%,創下了十年半新高,但仍未足夠遏抑通脹上升。預計亞洲貨幣包括新台幣於今年的升幅仍會持續,以緩解入口物價上漲對民生所造成的影響。例如較早前新加坡金管局突然宣佈擴大其貨幣兌一籃子貨幣的上下浮動範圍,間接造就坡元加速升值,藉以在控制通脹之餘,保持經濟增長的動力。

台幣升值資產更吸引

馬英九大選前所提出的「愛台12建設」中,計劃於8年內動用3.99兆新台幣大興土木,包括12項與交通及基礎建設相關的投資,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加上通脹加劇所引起的負利率效應,台灣本土的實際資產如房地產價格將得到提振。台灣的樓市沉寂多年,樓價於02至07年只累升20%,遠遠落後中、港,以及泰國。政治出現新局面,加上本土需求增加,台灣樓市可望擺脫過去的頹勢,重新吸引外資流入。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
研究部主管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