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物騰貴,生活必需品樣樣加價,只是打工仔的薪酬加幅未能追上通脹,大家都關心,有何方法能令口袋裏的錢可力抗通脹蠶食。
過去,香港投資者一般傾向投資股票,不過近半年港股如坐過山車,不少投資者都改投人民幣懷抱。從這個投資人民幣的行為中,帶出兩個投資概念:一是賺取滙率差價;二是賺取高息以穩定現金流回報。
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一向建議投資者採取多元化策略,除了人民幣,投資者不妨考慮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這類債券亦具備上述兩大投資主流因素,而且更有助投資者從多元渠道力抗通脹,賺取息的誘惑及貨幣升值。
新興市場債券受注視
促使新興市場貨幣升值的原因可分內在及外在,最顯而易見的外在因素是美元持續弱勢。至於內在原因是新興國家的強勁經濟增長,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旗下定息收入研究團隊的ImranHussain及AndrewGordon解釋,近年新興市場國家受惠於全球化發展,傳統工業國的生產工序遷移向成本較低發展中國家,加上全球經濟擴張,帶動大量工業產品和資源出口到世界各地,此舉令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新興國家大大受惠,區內資金充裕,造就了其前所未有的償債能力,為新興國家的債務市場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吸引外資流入之餘,亦具備資金投向國際資本市場的動力。
在這個互動過程中,亦促使新興市場國家致力改善法制和財金狀況,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信貸評級亦因而漸被調高。現時約有40%新興市場主權基金的信貸評級屬投資級別,預料明年會增長至50%以上。
根據彭博數據統計顯示,於03至08年4月7日止,多個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均錄得可觀的累計升幅,例如巴西幣兌美元錄得107%的升幅,波蘭滋拉第兌美元錄得74%的升幅,至於土耳其里拉兌美元亦錄得28%的升幅。
提供穩定現金流
新興市場債券一直為投資者提供優厚的回報,傳統的新興市場債券(非當地貨幣計價)自93年發行以來,年度化平均回報高達13.3%。即使近年受美國次按風暴影響,07年傳統新興市場債券的表現,仍然優於具美國投資級別評級的債務投資或其他高息債券,惟卻稍遜於美國國庫債券,因為投資者在波動市時,較傾向於傳統安全資產。
展望未來,貝萊德認為,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仍能繼續吸引投資者的垂青,可視為抗通脹的投資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