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看誰笑到最後」。
對這句話最活生生的體驗竟然是在中半山。中半山一向是傳統的豪宅區,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已經知道半山是有錢人的特區。那時並未有天水圍,但的確有等閒不會過海到港島的家庭,像我,家居學校都在九龍。對中半山的實際好處,只能憑想像,一定是鳥語花香在樹叢中穿插無敵海景。中學時看過一首詩叫「干德道夜色」,更幻想着住在干德道一定得享「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的境界。
時間卻是不會等人的。等到我生活範圍轉移到港島,才發現中半山枉稱一個山字,只是由一條比一條高而狹窄的路拔地而起的台板,沒有涼如水,只得車如流水馬如龍,繁囂一如山腳的灣仔。半山的好處惹來地產商把山路變成超高的萬里長城,看山景的變成近距離地窺看着對面一家的活動,向海的得跟時間競賽,看誰笑到最後。干德道最高,可是一時的海景漸漸給羅便臣道的新秀擋住了視線,然後堅道又替干德道報仇,廢了羅便臣道的海景。
我曾住過堅道,眼看下面荷李活道的空隙不可能再有智慧齒可以擠出頭來高過我的窗戶吧,幸好就是想起寃寃相報,本身就如一座座山的高樓,一山還有一山高,趁還有看海的日子,把它賣掉。現在,果然已有一棟巴別塔從那牙縫般的空間用盡地積比例那段堅道的海蓋過了。至此,我明白甚麼叫好景不常,好景反會因為好景而招惹貪婪之手,帶來殺身之禍,卻不明白如今的半山區矜貴在哪裏?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