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周三公佈首季經濟表現保持10.6%強勁增長,同時消費物價指數上升8%。市場所關注的消費物價指數於3月份上升8.3%,較2月份8.7%的升幅略為放緩,但仍與中央所定下的4.8%目標調控水平相差甚遠。在公佈以上數據後,中央緊隨宣佈於年內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50基點至16%,以實際行動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亦重申對通脹及經濟過熱的憂慮大於經濟下滑的風險。
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單是於去年已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550基點;存貸息率均被調升了6次。目前所面對的宏觀環境,還包括自去年下半年起開始升溫的通脹、投資出現過熱以及流動性過剩等問題尚未解決。最後一次調整息口在去年12月,當時存貸息率分別被調升至4.14%及7.47%。此後,中央仍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對息率的調整卻暫時停止了。
定存增長幅度超越活期
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效益,最直接為限制商業銀行借貸的增長過急。中國第一季度新增貸款已超過全年政府所訂下額度的三分一,所以市場普遍預期中央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除此之外,透過規定金融機構必須維持的現金比率,貨幣乘數效應減低,將導致貨幣的供應減少,達到收緊銀根的效果。投資及社會支出亦會相應縮減,連帶防止過熱的問題。
中國第一季的入口增長速度比出口快,貿易盈餘有所縮減;人民幣升值加速,加上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出口在未來的增長將會繼續減慢,所累積的龐大外滙儲備可望同時被降低。內地存款金額繼續攀升,定期存款的增幅更超過了活期,扭轉去年以來資金傾向流入股市的局面。M2貨幣供應於3月的年增長下降至16.3%,接近央行全年16%的目標。從緊貨幣政策在控制增長過熱上已經初顯成效。
憂外商直接投資成泡沫
從另一角度來看,若中央以加息執行從緊貨幣政策,借貸成本上升將直接影響個人消費以及企業投資。相反,存款準備金率主要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消費及投資支出的影響是間接的。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個組成部份當中,過往是極度依賴投資及消費(包括私人及政府)兩部份,於06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八成。隨着經濟轉型至由內部消費所帶動,加息對經濟的衝擊亦會較大。
再者,鑑於美息低企,中央如將利率調高,中、美息差進一步擴大,將吸引更多海外資金湧入。數據顯示第一季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較上年同期增長61.2%,大量資金湧入投資固定資產項目將造成泡沫,資金亦較大機會浪費在成本效益較低的投資。
全球食品及能源價格飆升,亞洲貨幣的升值同時於今年加速,或正反映央行在權衡加息的利弊之後,選擇了允許貨幣升值,作為主要調控通脹的工具,此舉亦代表央行勢要把物價壓下來的決心。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