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進食吞拿魚、鮑魚、鯖魚小心「鯖魚中毒」,衞生防護中心過去7年共錄得26宗鯖魚中毒(又名高組織胺魚類中毒)個案,共48人中招,今年截至2月則有一宗個案,患者多數是在食肆進食了已變壞的吞拿魚罐頭出事。鯖魚中毒其中一個重要症狀是迅速病發,有患者在進食後6分鐘即出現中毒症狀。
出現心悸作嘔腹痛
該中心在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分析過去7年本港鯖魚中毒情況,其中1宗個案更涉及12人。48名中毒市民中,八成是進食吞拿魚,另外逾一成半人是進食鯖魚及鮑魚,患者年齡18至77歲,病發時間由進食後6分鐘至3小時不等。
患者會出現心悸、作嘔、頭痛、頭暈、腹痛及腹瀉等,小部份患者會出現口唇及四肢麻痹,8人需入院治療。現時鯖魚中毒是沒有針對性治療方法,醫生只能為患者提供紓緩症狀的治療,一般在病發12小時後會逐步康復,沒有嚴重後遺症。
導致鯖魚中毒原因是魚肉沒有妥善保存,大量細菌分解了鯖科魚類肌肉中的組織胺酸,變成有損健康的組織胺,進食後便會出現組織胺中毒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