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兒童患睡眠窒息症可損害心肌功能。中文大學研究發現,中度至重度兒童睡眠窒息症患者,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比健康正常兒童高逾三倍。負責研究的專家警告,兒童高血壓可損害心肌功能,曾有一名8歲女童因睡眠窒息症導致心室衰竭,呼籲家長發現子女出現習慣性打鼻鼾,或有青蛙式睡姿等病徵,應及早接受睡眠檢查。 記者:白琳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及精神科學系在03年至06年間,為沙田及大埔區306名6至13歲小學生進行睡眠測試,發現127人沒有睡眠窒息,被界定為對照組;133人為輕度患者,即睡覺時每小時有一至五次窒息;46人為中度至重度患者,即窒息次數逾五次。
結果又顯示,中度至重度組患者出現夜間高血壓的比率達三成,平均夜間收縮壓為105.1度,比對照組高6度,整體患高血壓風險更高逾三倍。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指出,夜間收縮壓一旦比正常高兩度或以上,就會損害心肌功能,上述研究發現中度至重度患者比對照組高出6度,反映情況非常嚴重。
料至少1.2萬患者
中大正進行另一項全港性研究,初步發現本港6至13歲兒童睡眠窒息症發病率達3至7%。以全港有40萬小學生計算,即有1.2萬至2.8萬名患者。
李民瞻解釋,睡眠窒息症可引致血液含氧量偏低,觸發神經系統緊張,導致高血壓。持續夜間高血壓可改變血管柔軟度,損害心肌功能,也會增加長大後患高血壓、心臟病及代謝綜合症等風險。
面形較扁風險更高
兒童睡眠窒息症多源於肥胖或扁桃腺過大,阻塞上呼吸道引致窒息,避免肥胖是唯一預防方法。面形較扁的兒童上呼吸道一般較窄,患病風險更高。
李民瞻稱,威爾斯親王醫院兩年前有一名8歲女童因右心室衰竭導致腳腫及肺積水入院,最初查不出病因,直至母親透露女兒睡眠質素欠佳,才發現女童因扁桃腺過大患上睡眠窒息症。女童接受切除扁桃腺手術後,心室衰竭隨即痊癒。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表示,大部份睡眠窒息症患者會習慣性打鼻鼾,即每周一至三次,睡覺時有短暫性呼吸停頓,多夜汗及青蛙式睡姿也是病徵之一,「病人瞓覺會好似俾人鍊住條頸,一掙扎就會多汗,又會自動搵個透到氣嘅睡姿,有啲會趴喺度、頭趷高,成隻青蛙咁。」家長若發現以上病徵,應安排子女接受睡眠檢查,目前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逾九個月。
兒童患睡眠窒息症常見病徵
睡眠時症狀:
習慣性打鼻鼾*、呼吸困難/短暫性呼吸停頓*、反瞓、夜汗多、張口呼吸、口亁、俯睡、尿床、經常出現青蛙式睡姿、夢遊
日間症狀:
不願意起床、起床時頭痛、情緒化、專注力差、過度活躍、有學業問題、打瞌睡/嗜睡
註:*為主要病徵;若符合主要病徵,再加上最少一項其他病徵,即可能患上睡眠窒息症
資料來源:中大精神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