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和非藝術家有何分別?就說失戀吧,誰不肝腸寸斷死去活來,一般人想不開尋死就是,可藝術家斷氣之前,且慢,還先交出一個作品,而創作過程裏,那悲傷或許轉化淡化了。
法國概念藝術家SophieCalle名氣響噹噹,最拿手便是把人生經歷生活感受事無大小,向藝術神壇獻祭。剛結束的Chanel飛碟藝廊為她留了一席,但她因剛喪母,只出靈感另覓日本藝術家代為執行,把人家名牌手袋打開暴露私隱。
繞了小圈,是想說蘇菲大小姐又失戀了。都五十多歲人,名利都有了,男友交過無數個,有甚麼沒經歷過?但前度男友分手,連面談都費事,隨便寫封信來,臨末還叫她保重自己,就教她大受驚嚇。於是二話不說,化悲憤為力量,廣邀逾百名各行各業女士,代她回應這封分手信。集思廣益,經過整理公開示眾,去年威尼斯雙年展琳瑯展出,大大觸動人心。這個月移師法國國家圖書館再展,分手時的傷痛已水過無痕。
藝術治療有前科,早年名作《精緻的痛苦》,肇因也是被心愛男人狠心甩掉,她的做法是一邊不斷自述分手細節,另一邊對照別人最慘痛經歷,此消彼長用九十九天走出谷底。
蘇菲成功的背後有一個出錢出力支持她的母親,其母去世時,她拿起攝錄機拍死神來臨的一刻,這位神奇阿媽竟說:「你終於都有時間拿我來做作品了。」我讀到這一句,心酸得難以形容,即時打電話給自家阿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