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昨午公佈3月份通脹及貨幣供應M2增長雖略見放緩,但首季整體經濟數據仍屬偏高,人行傍晚隨即出手,公佈本月25日起,調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6%的歷史新高,預計將凍結資金約2000億元人民幣。此舉已是今年內,人行第三度上調準備金率。 記者:劉美儀 周燕芬 黃武榮
證券界相信,人行今次只加準備金率,可掃除加息陰霾,A股以至港股周內可望造好。滙業財經研究部主管熊麗萍表示,加準備金對行業打擊層面較少,影響力亦相對較輕,意味中央不欲落重藥打擊。她預期由於銀行可供借貸額減少,中資銀行股首當其衝,投資者可候低吸納,而依靠借貸的內房股,在多重不利消息下,可謂雪上加霜,暫不宜撈底。
內房股不宜撈底
避免中國經濟過快增長以至出現「硬着陸」,乃中央當前高度關注課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及從緊的貨幣政策,並提出「雙防」警告,以此作為宏調首要任務,即「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會議認為,當前總體經濟形勢較預期為佳,工業及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及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都有所紓緩,顯示經濟運行正朝宏調預期方向發展。但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嚴峻,糧食及石油等價格持續上漲,固定投資反彈壓力猶在,故要平衡好經濟增長及通脹。
人行的公佈指出,為落實從緊貨幣政策要求,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故決定提高準備金率。去年人行共10次上調準備金率及6次加息。準備金率下周五將升至16%高位,大銀行在法定準備金率以外的超額準備金率,亦所餘無幾,比率若再上升,便不得不收緊信貸。以交行(3328)為例,截至去年底,其超額準備金率便從06年底的11.55%銳減至3.76%。
上調準備金率已在市場預期之內,東亞銀行(023)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認為,人行此舉主要針對控制M2水平,首季資金流入速度亦偏快,但若選擇加息將「震冧」股市,亦加速人民幣升值,故上調準備金率已是人行寥寥可用的工具。他預期,人行會保持平均約每1至2個月上調準備金率的措施,令M2降至14、15%水平,目前疲弱的上海A股指數,最少要回升一成,才有加息空間。
滙豐銀行亞太區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亦指,除非本月M2增幅極高,否則預期當局會繼續採用調升準備金率措施,作為防止首季已放緩的數據隨後反彈的工具,惟年內仍可能加息。
年內加息機會大
中信嘉華銀行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首季內地公佈的整體數據仍高於預期,料當局要掌握至5、6月份數據,才會考慮會否放寬宏調措施,他亦不排除全年加息0.54厘的可能。然而,市場認為上調準備金率對內地股市影響有限,聯合證券分析師楊偉聰說,今日大盤股或會直接上漲,但即使股市上揚,亦僅屬反彈。
人民幣中間價昨低開報7.0047,收市則回升至6.9918,較前日升7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