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繼銀行業及房地產調控後,昨再有政策出台,矛頭直指化肥板塊,按照新修訂關稅進出口條例,加徵100%化肥特別出口關稅,以保內地春季來臨時有足夠化肥供應。新政策下,化肥主要往外銷的中化化肥(297)及中海石油化學(3983)將首當其衝。
國際與國內化肥差價大
國務院決定,在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國內用肥旺季內,對所有貿易形式、地區、企業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份化肥原料在現有出口稅率基礎上,加征100%特別出口關稅。
隨着過去數月糧食價格急升,小麥、大豆及玉米等價格屢創新高,加上近年內地政府增加對農民補貼,對主要從事生產鉀肥、氮肥、磷肥及複合肥等原料的內地最大化肥企業中化化肥本應受惠至深,但由於國際與國內化肥差價擴大,中央政府決定調高關稅,令化肥出口稅率介乎100%至135%,此舉已令多隻內地化肥股份昨跌停板,包括六國化工,可見政策對該類公司影響極大。
作為最大糧食生產國,全球兩至三成化肥由中國出口,本年首兩月出口尿素已達171萬噸,較去年同期急升2倍,磷酸銨等更分別錄得1.3倍至2.8倍升幅,調高出口稅對不少公司構成打擊。現時中國磷酸銨出口價每噸約4100元人民幣,較國際市價約每噸7800元人民幣折讓9成。分析指,中國為保護國內農業,銳意減少出口,將進一步推高全球化肥價格。
外資券商德銀、瑞銀、美林等皆建議投資者買入中化化肥,將其目標價定於介乎9元至9.5元,面對新政出台,中化化肥股價昨逆市急跌0.43元或6.1%,收報6.62元,投資者宜再重新部署。
記者:陳景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