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 - 塵翎

楊德昌 - 塵翎

有點意外,到太空館看台灣導演楊德昌回顧展,入座率麻麻,雖然在科學館放映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場次卻是全院滿座。本來我還跟有份籌辦影展的朋友笑說,怎麼選在座位那麼少的太空館演講廳,真是輕看香港觀眾了。
原來是我高估了香港影迷的熱情。在我的私家影院,楊德昌是十大華人導演,若只算台灣導演,他該是三甲之內。去年六月他逝世,過不久瑞典大導英瑪褒曼與意大利名導安東尼奧尼也同日告別人世,各地影癡認定那是宣告電影大師時代終結之一年。
台灣電影界想要辦楊德昌紀念展,受版權問題所限,只能在秋天時份,於台北金馬影展選映了幾部,聊表心意。這次香港國際電影節,大手筆來個全展,短片加長片加未完成新作,湊夠「八部半」,堪稱史上空前。台灣朋友都羨慕我,嚷着要跑來致敬,還問怎麼香港可以,台灣不可以。
在台北住的日子,間中去東區吃小籠包,有幾次,遇見楊德昌,有時在附近的小巷,瞥見他的背影。每次我都很興奮,卻刻意表現得平靜,惹來同伴訕笑,他們不太能體會那心情,好些朋友讀大學時已跟着他拍戲。我沒有說,因為他的作品不多,相距年月又久遠,遇見他在生活在散步,就知道他還安好,也許下一部傑作將要誕生。
燈亮之後,在長長的工作人員名單裏看見友人年少的足印,才確認台灣電影的時代已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