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 - 陶傑

潑水節 - 陶傑

泰國新年,全國潑水節,為期四天。
去過泰國過潑水節沒有?喜氣洋洋,街頭人人爭相潑水。這幾年小孩射水鎗,女人除了潑水,還提着一隻膠桶,裏面盛着用水摻和的一種香粉,向街上不相識的行人臉上揩抹,一抹就白,亁掉之後,黏在皮膚上。
泰國人近年富裕了,潑水節越潑越開心。曼谷市中心有一座叫CentralWorld的豪華商場,日資開設,商場裏除了伊勢丹百貨,還有許多壽司吧。
商場外有一大片空地,日本人與民同樂,把空地讓出來,平時都是這樣,潑水節期間,還搭起一座台,讓泰國的歌星在台上獻唱。還有一座臨時水池,上空有一個花灑架子,潑水潑得累了,亁脆一身穿着衣服走在花灑廊下狂淋,人山人海,歡呼大樂。日本在戰爭時殺中國人,但日資商場外,沒有實Q當泰奸狗腿一樣趕人。
潑水節在泰國,政府一不封街,二不「指定潑水路線範圍」,三沒有一街的警察、實Q,呼呼喝喝,指指點點,到處拉繩子,叫人走這邊走那邊的。汽車巴士照樣開行,人在馬路穿梭,向路經的車輛潑水。
為什麼?因為泰國人不是低等的愚民和刁民,他們不會像自稱「國際城市」的一些鄰近地區一樣,一天到頭,繃起一張臉孔,什麼也不懂,只知道投訴、投訴、投訴、投訴。
曼谷的潑水節,沒有人投訴以下各項:
一,浪費食水──水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潑的。
二,向婦女性騷擾──向女人射水鎗,故意把人家的衣服射濕,把人家射得凸點,藉以大飽眼福。
三,引致危險駕駛──向汽車的擋風玻璃射水,干擾司機視線,司機受驚,會撞車。
四,教壞兒童──大人帶着子女擲水彈破壞,小孩長大了,會不會有暴力傾向?
泰國人的政府是民選的,有見識,他們知道,自由,永遠與「投訴」無緣。因此,不要看不起你家中的泰傭,她在香港住了幾年,她比你懂得何謂「公共空間」,她隸屬的那個民族,比你懂得享受人生,雖然你出糧給她,她的內心,其實更看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