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為放緩<br>首季經濟增10.6%仍過熱

略為放緩
首季經濟增10.6%仍過熱

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首季內地經濟表現,受出口增長放緩影響,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0.6%至6149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增幅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0.4%。
面對美國次按危機於首季惡化,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於昨日稱,首季出口增幅回落6.4個百分點至21.4%,相當於3059億美元;但美國次按危機的影響還未見底,外部需求有可能進一步收縮。首季對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增速分別回落15及10.6個百分點,但擴大了新興市場發展,如對巴西就加快了30.7個百分點。
國內3月份通脹率仍高企於8.3%,李曉超稱,防止價格持續上漲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首季8%的通脹中,6.8個百分點由食品價格拉動,而1個百分點由居住價格拉動。市場人士一般預期,今年政府目標通脹率4.8%很難達到。
首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升幅達20.6%,中國國際金融的報告指這創下歷史新高,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為12.4%,與去年基本持平。首季的固定資產投資仍維持高位,增長24.6%至21845億元,當中21.5%來自城鎮房地產投資,增幅達32.3%;中金認為這是由於災後重建及政府換屆的一次性效應推動所致。

固投增25%仍處高位

面對國際石油及煤炭價格高漲,但另一方面國內實施價格控制壓抑通脹,李曉超指出,今年首2個月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由盈轉虧,而電力、熱力生產供應商盈利大幅下降,因此亦拖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於首2個月實現利潤增速回落了27.3個百分點,增長只有16.5%至3482億元。
對於今年以來中央持續推出多項宏調措施,李曉超認為是正確、及時和有效,因為經濟發展偏快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首季的經濟增長、工業增加值和貨幣供應M2增速,分別回落了1.1、1.9和1.6個百分點。而經濟質素提高,令財政收入增長達35.5%;經濟結構調整也有新進展,6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了5.8個百分點至14.8%;但高技術工業則加快0.4點至16.8%。
此外貿易不平衡亦有改善,首季貿易順差減少49億美元。摩根大通調高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10.3%調升至10.5%。

中國首季經濟表現

國內生產總值
金額(人民幣):61491億元 變幅(%):+10.6

豬肉產量
金額(人民幣):1284萬噸 變幅(%):+2.3

工業實現利潤^
金額(人民幣):3482億元 變幅(%):+16.5

固定資產投資
金額(人民幣):21845億元 變幅(%):+24.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金額(人民幣):25555億元 變幅(%):+20.6

通脹
金額(人民幣):不適用 變幅(%):+8.0

進出口總額
金額(人民幣):5704億美元 變幅(%):+24.6

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金額(人民幣):4386元 變幅(%):+11.5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
金額(人民幣):1494元 變幅(%):+18.5

廣義貨幣M2餘額
金額(人民幣):423055億元* 變幅(%):+16.3

*於3月底數字;
^首2個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