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島,旅行團總會到從前的德國總督府參觀。那是一座很耐看的歐式大宅,踞在山腰,氣勢雄偉。春暖花開,門前一株紫紅的玉蘭樹,搖曳得風姿綽約,為古宅抹上了一暈嫵媚。
我去年來過這裏,趁着團隊參觀,信步走出大門,沿着斜斜山道走下去,不多遠,就是「信號山公園」。
「信號山」最早叫「大石頭山」,高九十八米,是青島市區一座「高峰」。一八九七年德國軍打進青島,攻佔山頭,用了德軍司令棣利士的名字,命名「棣利士山」。後來日本人來了,趕走了德國人,又用日軍司令神尾大將的名字,將山改為「神尾山」。
一九二二年,中國人終於收復青島,在山頂設了航船信號旗台,於是又改名,叫「信號山」,老百姓卻把它叫「掛旗山」(跟香港「扯旗山」何等相似。)這個小山包,便成了青島的歷史縮影。
從這處看信號山頂,信號台是三個巨大的紅色圓球,跟山坡上其他歐式建築的紅屋頂非常合襯,很有氣勢,但跑上山頂一看,三個紅球粗糙無比,倒不如轉過身來,居高臨下看青島市容,背山面海,很是壯觀。
那地方因為是名勝,遊客眾多,沿着登山石階,蜿蜒而上,有許多是山東鄉下農民,登那麼一座小山,竟個個氣喘吁吁,我一路小跑從他們身邊經過,男女老少都說:「這個人身體多好!」我回頭笑着說:「日子真是富泰了,種田的人都這麼嬌弱呀!」一個老頭仰着頭,喘着氣向我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