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醫院再爆醫療事故,竟處方「發霉」藥水給病人服食。調查證實用來調製藥水的糖水瓶受真菌污染,至少兩名兒科病人服食了發霉藥水,現時情況穩定,院方相信是糖水樽未有徹底清洗,即時規定日後必須以高溫消毒。專家批評感染真菌「可大可小」,足以導致兒童及免疫力低患者嚴重感染。
據了解,屯門醫院藥劑部會自行以糖水調製口服藥物,但本月初有職員發現兩瓶糖水內懸浮微小異物,糖水卻無過期,故即時停用兩瓶糖水及抽取樣本化驗,並追查以糖水調製的藥水,已至少處方給兩名兒科病人,即時回收藥物及跟進病人情況,兩名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化驗結果顯示,糖水樣本及回收藥水均含有真菌。
該院發言人證實,驗出的真菌屬自然環境中常見的類別,經口腔進入人體後會經由腸道排出,一般不會影響健康,但未有具體回應受影響病人的病情。院方相信,事件與糖水瓶未有徹底清洗有關,要求日後必須以高溫消毒糖水瓶,事件已呈報醫院管理局總部。
熟悉屯門醫院藥劑部的人士解釋,糖水主要用來稀釋一些沒有適合劑量的藥水,例如要把成人的藥水以糖水稀釋供小童服用,或者有關藥物沒有口服劑,把藥丸磨碎後用糖水調製,有些醫院會向藥廠購買糖水,屯門醫院則自行調製糖水,糖水瓶一般只以蒸餾水清洗,毋須消毒。
醫生:可大可小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強調,藥水含真菌「可大可小」,他說:「對健康嘅大人冇乜問題,但係免疫力低、細路仔或者係化療之後嘅病人吞咗落肚,就可以好嚴重」,嚴重者可入血甚至致命。
今年1月起屯門醫院不斷爆發醫療失誤,勞永樂認為與院方資源及人手嚴重不足有關。今年初一名52歲肝病男病人輸入受螢光假單胞菌污染的血液後死亡;其後又調亂兩名病人血液樣本,導致有病人誤打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