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諮會通過 禁燒香禁冥鏹<br>沙螺洞建骨灰龕

環諮會通過 禁燒香禁冥鏹
沙螺洞建骨灰龕

【本報訊】政府於2004年推出全新自然保育政策,倡議透過「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優先加強保育高生態價值地點。環境諮詢委員會昨討論五個申請項目,通過支持綠色力量及發展商合作於大埔沙螺洞興建設置60,000個靈位的日式骨灰龕堂及生態教育中心。該會也要求項目倡議人提交完整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確保項目不會帶來不可接受的環境影響。
記者:蔡建豪

在政府挑選的12幅具高生態價值的土地中,沙螺洞的生態價值排行第二。沙螺洞素有「蜻蜓天堂」的美譽,本港有紀錄的112個蜻蜓品種中,該地曾紀錄到72個品種,當中包括南環尾春蜓及天王大偽蜻等稀有蜻蜓品種。

1.2億成立保育基金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及綠色力量的合作計劃建議,騰出逾90%高生態價值地段內的私人土地,供發展保育用途,換取綠色地帶以外的地段,興建平房式的日式骨灰龕堂及生態教育中心,發展商會承擔興建道路等基建設施,並會注資1.2億元成立一個保育基金,營運保育工作。
環諮會主席林健枝昨表示,沙螺洞項目倡議人的優勢是擁有大部份私人土地業權,骨灰龕堂等發展項目也離開生態敏感地帶。他承認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項目,未納入環境影響評估的法定監管過程內。但該會在昨日會議中,已要求項目倡議人同樣需要提交一份完整的環評報告,詳列項目對沙螺洞的生態影響及建議紓緩影響措施。他指即使環評屬法規以外的要求,日後政府仍可透過合約形式,確保發展不構成生態影響。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表示,兩年多前已根據發展項目進行全面評估,項目的環評報告已做妥,會盡快送呈環諮會審批。他指骨灰龕堂將不准燒香及冥鏹,道路也會設置排水系統,將雨水送到污水處理系統,工程也會選擇在非雨季時間進行,確保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項目仍有待通過城規會等諮詢架構,落實至完工最快要4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