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三)<br>理財第一波:年報之損益表 - 李兆波

投資(三)
理財第一波:年報之損益表 - 李兆波

年報內大多數的資料是過去式而不是將來式,雖然內文有高層的展望,但主調仍是以過去的表現為主。
以財務報告為例,它包括四個報表,分別是損益表(又叫收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報表之後就是附註。

管理優劣一覽無遺

損益表表達某一個時期,通常是一年,有關公司的收入及支出。例如國泰航空,它在07年12月31日的年度,即由0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收支。讀者可以到網頁找到國泰的年報,在第46頁可以看到營業額是753億元,包括客運服務451億元,貨運服務162億元及航空飲食140億元。支出方面主要依次是燃料(246億元)、員工開支(121億元),及着陸、停泊及航線開支(99億元),而稅前溢利是80億元。由此可見,此三項支出處理不當,隨時有可能要面對甘泉航空的境況。
要深入研究收入來源,你可以參考附註,在第55頁的按地理分佈資料顯示,收入主要來自香港及內地(329億元),其次是日本、台灣及韓國(113億元),北美及歐洲分別是96億及87億元。
有些讀者可能會發覺,每間公司的年結會有不同,國泰航空是以每年的12月31日為年結,於是損益表便以此為終點。有些公司則以6月30日為年結,如思捷環球、新鴻基地產,這些公司的損益表便量度每年7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的收支。如果是半年結,損益表只會報告半年的收支,即1月1日至6月30日。

數據反映經營情況

再以思捷環球為例,在2007年6月30日年度損益表中,它列出收入來源有批發(166億元)、零售(128億元)、批授經營權(約2億元),總收入是296億元。原來思捷的批發比零售更強,可能一般的人不會發覺。以地區劃分,歐洲佔256億元、亞太區34億元、北美7億元,引證歐洲是其重要市場。支出則以員工成本(35億元)、經營租貸開支(23億元)為主要項目。
損益表是最容易看的財務報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大可以不用理會,按字面理解最淺白的內容去分析便可以。
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