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反彈兩成有多,市場情緒已略為好轉,不像3月中時人人自危,對於市場後向,其實投資者此時更十五十六,無甚方向,無他,市場消化了國內外連串壞消息,沽貨的沽,趁低入貨的入,再有出爐壞消息,此刻已經缺乏強烈反應,至於再挾上嘛?亦顯得乏力,皆因好消息同樣欠奉,與其說市場在等待,不如說好淡在角力。
要說影響大市方向的因素,莫過於資金的數量與取向,過去幾個月的信貸危機越鬧越烈,市場不外乎資金亁涸,加上憂慮危機惡化,於是再抽資應付不時之需,形成惡性循環。
正因如此,市場淡方的理據除了經濟面已經轉差,亦有認為資金經已緊縮,股市好極有限。
士佳對前者並無異議,但後者在踏入二月後似乎有所改變,根據聯儲局公佈的數字,二月與三月的貨幣供應大幅增加,以年率計分別達14-15%,隱喻市場上游資正在增加,翻看以往十年數據,貨幣供應以年率計增長多於一成並不多見,當中只有一次與見底反彈緣慳一面,其餘8次之中,有熊轉牛,也有大反彈,是以二月逆市之中,士佳仍然看好。
國內股市具反彈本錢
奈何大市下跌,出現跌過頭,最後指標確認熊市,但三月份美國貨幣供應增量依然高企,加上市場情緒好轉,根據德國股神科老說法,資金+心理=趨勢,造就了熊市反彈,士佳相信大市仍有向上動力。
除信貸危機,宏觀調控的陰影亦濃罩着港滬兩個市場,中央憂慮市場太熱,泡沫一發不可收拾,溫總亦被批宏調不力,自然要來一記重拳,不料遇上次按冷鋒,將兩地股市都打呆了。
不過市場先生的反應總會過激,本年首二月的國內貨幣供應、銀行貸款、外幣儲備等都狂飆,近日中央釋出放寬QFII額度的信息,引來國外資金垂涎,二月份外國直接投資亦大幅增長,最近又有報告確認不少資金流入內地股市,一切數據都顯示國內同樣不乏反彈的本錢,亦為港股注一點牛氣。
揸電訊龍頭沽港交所
筆者預期港股仍會繼續反彈,但當牛氣用完,市場仍會露出熊臉,皆因基本面已轉差,是無可挽回的事實,有如貨幣供應放量增加最終引來反彈,美國經濟放緩拖累國內出口,而人民幣不斷升值,最終會影響國內製造業的競爭力,未來一段日子在舊單少賺、新單買少見少兩面夾擊下,短期雖未見影響,但最後仍會反映在價格上,因為長期而言,股市始終會返回經濟身邊,港股反彈過後,最終回跌仍是避不了。
如此環境,除了明哲保身、擇日再戰外,進取一點的可學四叔揸一隻沽一隻,如要筆者揀,揸的當然是完全不擔心出口的內地電訊龍頭;沽的卻是無新錢入無新股上的港交所(388)了。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