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股票基金首季大輸家

香港、亞洲股票基金首季大輸家

股票基金2月份出現反彈後,3月份再度下跌,港股基金及亞洲股票基金上月跌逾半成,埋單計數,首季分別累跌20%及14%,成為各強積金組別的大輸家。不過專家認為,股票基金經過最近大幅調整後已漸見吸引力,可以趁低吸納睇長線。
記者:李嘉麟

信貸危機拖累環球股票市場出現沉重沽壓。不過,投資銀行高盛、雷曼兄弟及摩根士丹利首季業績優於預期,紓緩市場對金融企業的擔心,助大市收復部份失地。環球股市3月18日開始反彈,道指及標普500指數分別回升5.1%及6.57%,從技術層面分析,多個股票市場指標已突破主要阻力水平,不過股票交投回落,反映今次反彈正失去動力。大部份股票市場現正處於整固階段,並等待新消息以決定未來去向。

債券資產續受追捧

強積金股票基金2月份反彈2.12%後,在整體市況拖累下,3月份再度掉頭下跌4.93%,其中香港股票基金上月跌7.99%,為跌幅最大的基金組別,其次是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基金,跌幅為5.6%,兩組別基金首季分別累跌20.23%及14.18%,是首季表現最差的基金組別。
強積金成份基金中,跌幅最大的是中銀保誠中國股票基金,3月份跌幅達12.67%,大福MPF退休金-大福亞太(香港以外)基金A緊隨其後,跌幅亦達12.37%。
具防守性的債券資產繼續受市場追捧,強積金債券基金上月平均上升1.22%,首季累升近半成。其中環球債券基金表現較為突出,上月平均上升1.5%,首季升幅達5.25%。友邦摩根富林明計劃-環球債券基金成為上月表現最佳的成份基金,升幅為2.4%。

第二季仍具挑戰

理柏香港研究主管黃澤銘表示,多項最新的重要經濟數據如消費信心、工業活動、零售銷售及失業率等,均反映美國經濟弱勢仍未見底,加上企業盈利增長繼續被下調,這些因素都令環球股市第二季前景仍然充滿挑戰。
在增長放慢及信貸風險短期似乎難以消失下,即使通脹壓力存在及多項商品價格處於高位,在美國經濟有起色之前,市場相信聯儲局會繼續進行減息,息口趨跌的環境將支持防守性高的資產如債券價格。

黃澤銘

 

趁低撈貨博長線

雖然股票基金表現令人失望,香港股票基金及亞洲股票基金首季表現與去年升幅形成強烈對比,不過股票已較高位累積不少跌幅,估值已見吸引,現在才沽貨換馬絕不值博;相反,趁低位買貨是博長線升值的良機。

估值回落變吸引

信安資產管理(亞洲)首席投資總監陳廣泰認為,亞洲新興市場受惠強勁增長及估值變得吸引,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股票基金經調整後估值已從高位回落,並重返合理水平,亞洲股票市盈率由去年16倍回落至13倍,若美國再無出現重大負面消息,第二季投資環境有望較首季為佳。」
滙豐投資管理機構客戶投資服務董事夏卓華則指,亞洲股市首季受外圍影響而調整,但相信跌勢已近見底,對區內股票前景轉趨樂觀,若環球大市見底回升,亞洲及港股基金可以成為升市火車頭,建議僱員在強積金投資,可逐步增加亞洲及香港股票比重,該兩組別是強積金股票組合中最佳選擇。
萬利理財區域副總裁陸東全認為,環球市況短期表現仍然波動,亞洲股票表現難免會受影響,不過區內經濟環境仍然理想,中長線前景仍然看高一線,透過平均成本法每月供款投資亞洲股票基金,可分散短期波動風險,賺取長線回報,未來10年,這類基金年回報可逾十厘。銀聯信託投資總監林一鳴認為,亞洲股票特別是香港及中國股票,經過第一季大調整後,第二季可望出現合理反彈,加上資金持續流入亞洲,香港及亞洲股市很大機會跑贏整體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