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維持港股的反彈浪未完結的觀點,不過,問題是之前4000點的累積升幅,調整幅度仍未夠深,因此短期後市仍然需要反覆整固。通用電氣一直是美國經濟指標之一,上季盈利大幅倒退,打擊對其他企業的盈利信心,美股上周五急挫256點,而本周美國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將公佈業績,已預料仍受次按打擊,難有「驚喜」。本周是企業業績高峯期,受經濟放緩的影響,美股走勢料偏軟。加上本周國內仍會重提對通脹的憂慮,令市場焦點放在宏調之上,港股會再度借勢而調整,而暫時整固浪的調整仍有機會補回技術上的裂口,預計在23300有較明顯的支持。
近日內銀股板塊明顯走強,主因是早前一眾內銀股的業績好過預期,而工行(1398)及招行(3968)發首季盈喜,增幅分別達50%及1.4倍,刺激此板塊再升。問題是,建行(939)剛公佈去年的全年業績,純利增長49%,至691億元人民幣,只符合市場預期,建行料借勢回吐,而其他內銀股亦受影響。
博反彈選強勢內銀股
不過,在整固之後,仍可作選擇性吸納,主因是觀乎目前的資金流向,低位博反彈仍會選擇較強勢的內銀股。舉例而言,交行(3328)最有機會發盈喜,仍有憧憬的空間;中行(3988)發盈喜的機會不高,但論走勢仍然可追落後。不過,即使博內銀股的反彈,也不用急於一時,可分注吸納,調整約10%先入一注。
近日一些「技術派」的朋友都認為越來越難以此工具來測市,主因是市場的波動性太大,即使捉一個小浪仍要捱波幅,感覺委實不好受。除了捉一個大趨勢,我一向都較少用技術分析作出投資部署,一來不是自己強項,二來在這種極受外圍影響的波動市中,投資情緒才是主導,而情緒很難以一個科學的數字去量化。好像以250日線作牛熊分界定義已是一個滯後的指標,對於牛熊的定義,我一直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當投資者買股票時越買越低、越溝越淡、而越溝越輸,形態上是一個熊市的表現。
反彈浪難追回損失
姑勿論是牛是熊,仍是有不同的投資機會,重點在於你如何在不同市況套用你的策略。目前投資港股的策略,不外乎逢低吸、不高追、縮減注碼。至於有些朋友早前輸得「很甘」而希望在這個反彈浪一鋪贏回來,對不起,暫時不是時候。總之一句,財不入急門,如你想望短時間內追回損失,很多時會適得其反,這種市況,還是沉着應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