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來如此:是誰殺死足球 - 潘源良

源來如此:是誰殺死足球 - 潘源良

我扭開了唱機,把音量推大,再次播出PhilipGlass的SongsfromLiquidDays。裏面有這樣的一首歌,叫Forgetting。歌詞寫一個人在雨聲中醒來,惦記起自己的所愛,末段他唸出彷彿已遺忘了的愛人的名字:Bravery,Kindness,Clarity,Honesty,Compassion,Generosity…Dignity…
多少個徹夜無眠的晚上,這首歌安撫過我起伏的心潮。有時是因為人間不平的新聞,有時是由於私人友好間難以排解的苦困;但更多是在看罷球賽後,特別是當球證的判決,摧毀了本來精采的賽事。
勇氣、平和、明確、信實、熱誠、寬大、尊嚴……這些都應該是球證的品質,可惜在不少情況下,他們連這些的影子都不是。而目前各地足協的機制,不獨未能把這種情況改善,反而一味支持這種獨裁式的判決方法。
球證都會錯,已經是老生常談。我們也不必陰謀論地一口咬定,他們的誤判是出於偏私;但當其他體育項目,像美式足球或網球等,都已成功引進錄影系統或模擬科技,去修正或確認判決的準繩度時,協助足球球證的執法工具,卻仍停留在中古時代。
國際足協曾表示,各地可提供的科技支援,準確程度差異頗大,一旦改制,只會惹來更多爭議。舉例說,一場比賽或某個關鍵時刻的拍攝若不夠清晰,足以影響大局;但這種假設,其實相當脫離現實。而就算在全球執行確有問題,起碼都可在各主要決賽周中實施,特別在淘汰賽這一階段。
被對手淘汰已是難受,被球證間接淘汰,更會讓人憤憤不平。我重申,我不是那一隊的擁躉,因此,我在此索性不把這些隊伍的名字列出。
但我要列出有關的球證,他們分別是荷蘭的雲克,和瑞典的科廸菲特。我很想知道,他們會不會重看賽事的錄影,他們如果看了,會否覺得自己誤判?他們又會否想到,如果當時有片段協助,可以做得更好。
勇氣、平和、明確、信實、熱誠、寬大、尊嚴……名叫Forgetting的歌,仍在播……
文: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